今年到底怎么了?2018生死戊戌年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2日,被称为“漫威之父”的斯坦·李去世,享年95岁。他先后参与创作了《美国队长》《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X战警》…构建了一个超级英雄的“漫威宇宙”,今日朋友圈尽是对他的悼念R.I.P.,感谢他把英雄留于人心。

两周前,我们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于2018年10月30日去世,享年94岁,他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江湖世界,几乎是每个华人童年、青春、爱情、成长的一部分。

十天之隔,“东方侠”的创造者和“西方侠”的创造者先后离我们而去,像是约好了一般。虽说生死有命,但今年去世的泰斗大师、文娱名人确实格外多,西方除了“漫威之父”斯坦·李,还有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霍金;

东方除了金庸,去世的还有李敖、李大为、常宝华、单田芳、朱旭、臧天朔、李咏、蓝洁瑛……(名单太长,恕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集中离去,是我们的巨大损失:(

所以,最近有个话题#今年到底怎么了?#总是频上热搜,无神论科学派的朋友可以把它理解成巧合(且现在是秋冬交替时,是各种疾病高发之际,不晚身边有几位年龄偏大的亲人都病倒了,年轻人也多有感冒发烧)。

可虽说去世的名人们都是年事已高或疾病在身,但那么多根“最后一根稻草”为什么偏偏都在2018年落下?

2018,到底是什么年?

按照干支纪年法算,今年是戊戌年。
       戊,通茂,是万物茂盛之意;戌是万物灭绝的意思。戊戌相合,意思就是原先茂盛的万物凋零,世界又到了另一个轮回。所以从玄学角度来说,戊戌年是万物破败,也是万物新生之年。(参考资料:灏泽异谈)

而干支纪年是六十年一轮回,上一个戊戌年是1958年,那一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世界蒸汽机车时代结束,我们开始“大跃进”,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一辆自己生产的小轿车诞生……再上一个戊戌年是1898年我们比较熟悉,发生了有名的“戊戌变法”。

所以,不论是1898、还是1858年、2018年,都是风起云涌中蕴含着大破大立之象。

而2018年的戊戌破立之象,爆发在了经济商业圈(房产滴滴京东阿里等),以及大家最熟悉的文艺圈……除了规则的整改、“大角儿”和“大腕儿”的起落,还有让人们悲伤的“大师们的相继离去”。

不过,我没打算继续从玄学这个角度聊下去,咱不是行家,但觉得它是个可以参考的角度,因为人类天性喜欢追逐一个“解释”。当然,你亦可以把这些当做大大大巧合。

接下来咱们聊聊这一“死”一“生”,它们和“戊”“戌”一样,相辅相成:花开就是花落的序曲,生命就是时序的完成。

其实,名人的离世让我们更多感到的是惋惜和唏嘘,我们会远距离地缅怀他们。但当我们身边的人离开时,我们才能近距离地感受“死亡”,或是去思考“死亡”。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是书籍《相约星期二》里的一句名言,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年近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1994年罹患绝症,一年后去世。在临终前,莫里教授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也就是作者本人,每周二都会跟老教授在病榻前相见,并聆听老师谈论他关于生死、婚姻、事业等诸多的人生感悟。在第14次见面时,莫利教授去世。

看过这本书的读者,就像是莫里教授的学生一样,都听到了他最后的、真诚的教诲,且深受触动。他觉得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爱”一定是最最重要的。

听上去很陈腔滥调对吧?这跟我们常常听到的“要珍惜身边的人胜过珍惜财富,钱买不到快乐……”是一个意思,但是通过一个将逝之人的口中讲出就大不一样了:

“我已经快要死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关心别人呢?”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和交换物品一样,我们作为社会人也时常交换“情感”,我们对别人好,也是希望将来有一天别人能够回报我们,所以人生的一切都可以看做“市场交换”。

不过莫利教授用最简单的问题对这个理论提出了质疑:我都快死了,那我干吗还要对别人好呢?(我可没时间来等待别人的回馈了呀?)

他自答得很简单:如果我不去关心别人,我就感受不到自己。

仔细去感受下,这个答案是很有道理的。我见过生活虽然清贫、但总是很关心别人的老阿姨,她活得很快乐,她能感受到的世界很大很丰富,里面有她自己和用爱连结起来的亲人朋友甚至邻居;

我也见过物质条件很好,但人很封闭的老爷爷,他的晚年总是很孤独很苦闷,因为他的世界里只有他一个人,而且当缺少了别人这面“镜子”时,他甚至也感受不到自己了。

莫利教授的很多生死思索看似简单,但却是我们这些忙忙碌碌、正在努力向上爬的人所不能回答的。

我们总是嫌赚的钱不够多(赚多少才是尽头?)要赚多少钱你才能出去看看不同的世界?才肯分更多精力在爱的人身上,或是出去帮助别人?

真实的莫利教授和学生米奇

当你开始关心的时候,你的世界就变大了。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他被病痛折磨地最后的日子里,他对妻子和学生的爱意、关心的表达从没有少,他喜欢有温度地拥抱他们。

莫里说“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学会了怎样去活”,他的意思并不是要我们去死一次,才知道要怎样活着,而是告诉我们,只有我们能看得见死亡,并且接受死亡,我们才可以安心得活。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

“死”还赋予了“生”的意义,若是人像吸血鬼一样永生,他根本不需要去问: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他有无数的时间可以去探索无限的空间,他会像一个没有结局的小说或电影,你说不出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种没有“死亡”作为节点的混沌生命,怕是我们凡人所无法驾驭的,所以长生不老的只能是神仙。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最多就是一世,他/她生,愿我们珍惜和爱,他/她死,愿我们思念和缅怀。生死戊戌,祝大家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