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什么敢向多国宣战?只因她相信自己手中的一张王牌

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5月28日,以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多个国家组成联合部队,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对清朝发动武装侵略战争,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又一次瓜分和掠夺中国的卑劣行径,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发起这场战争的却并不是各国列强,而是清朝政府主动宣战,更确切地说是慈禧太后本人决定向各国宣战。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晚清国力羸弱,别说是八国联军同时过来,随便过来其中一个,恐怕清政府也吃不消。那么问题来了,连一个都打不过,慈禧太后为什么敢同时向多国宣战呢?这其实还得从发起这场战争的源头说起。

清朝晚期,在北方诸多省份出现了名为义和团的组织。义和团的成员基本是由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组成,他们迷信只要虔诚地练习“神功”,就能达到刀枪不入的效果,比如义和团的《闭火分砂咒》口诀这样说道:“弟子在红尘,闭住枪炮门,枪炮一齐响,沙子两边分”。

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提倡要扶助清朝不受外国列强欺凌,并将洋人全部从中国赶出去。清政府在对待义和团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有人建议剿,也有人建议抚。就在这种犹豫不决的情况下,义和团迅速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北京朝廷中支持义和团的官员也逐渐占据了上风。


到了1900年5月,朝廷开始考虑将义和团办成民团武装,慈禧太后还亲自召见了一些义和团头目。自此,朝廷要安抚义和团成为国家武装一部分的决定就这样定了下来。紧接着,大批义和团成员涌入北京,这些人衣冠不整,披头散发,手执“法宝”,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北京街头。一时间,京城几乎成了一个妖魔鬼怪出没的区域。

义和团成员在北京到处焚烧教堂和屠杀基督教徒。随着事件不断升级,义和团的暴力行为甚至蔓延到许多普通北京百姓的家中,造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破坏。前门大栅栏原本是富商云集之地,各种商铺林立,其中也自然少不了洋行。义和团以抵制洋货为名,在一家叫老德记西药房的商铺里放了一把大火。结果火势迅速蔓延,前门一带上千家商铺全部被大火付之一炬。


义和团的种种暴行让各国列强惊慌失措,在经过商议之后,列强们决定组成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由于当时形势还没有发展到失控的地步,一些官员仍试图说服慈禧太后与列强和解。太常寺卿袁昶向太后直言说义和团所宣传的刀枪不入并不可信。可慈禧太后却反驳说道:“法术不足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从慈禧太后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她当时是将人心当成了手中的一张王牌,她想当然的认为只要让列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敌人必败无疑。

不过,慈禧太后既没猜中开头,也没猜中结局。事实上当时在北京支持朝廷的“人心”,仅仅只有义和团中那些头脑发热的“拳民”(义和团也称义和拳,里面的成员称拳民)而已,大部分百姓都希望过安定日子,根本不想要发生战争,这还是京城里的情况。至于其他地方,不仅仅是老百姓不想发生战争,就连清政府任命的各地封疆大吏也反对战争。当朝廷的宣战诏书下达至各地的时候,中国南方各省督抚拒绝奉诏。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为代表的南方各省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史称“东南互保”。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终的结果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慈禧太后和主战派所恃的人心远远低于他们的想象,清朝在此战中被彻底打败,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沉重的灾难。此战过后不到十年时间,奄奄一息的大清王朝就走到了历史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