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为何选择在盛年让位,后来他又活了二十六年?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宋高宗赵构立赵玮为太子,更其名为赵昚。六月,在位三十五年的宋高宗赵构禅宣布禅位,自己当太上皇去了。相对于他八十一岁的寿命来说,此时五十五岁的赵构也算是正值壮年了,那么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而选择匆匆退位呢?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可能包含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宋金剑拔弩张的形势再次发生。

很多朋友在分析赵构退位的原因时会忽略这一点,《宋史》记载,在赵构退位的前一年,即公元1161年,“金主亮以尚书右丞李通为大都督,造浮梁于淮水之上,遂自将来攻,兵号百万,远近大震”,即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打破了宋金之间难得的和平,御驾亲征,企图吞并刚刚稳定下来的南宋。幸亏当时虞允文等人守住了防线,并且完颜亮被杀,否则中国历史真的未可知了。完颜亮虽死,但是新即位的金世宗完颜雍没有停止已经开启的战争,并且在绍兴三十二年先后攻克了南宋的汝州、蔡州、河州、淮宁府等地。这种阵势让赵构不得不想起当年金国高呼“搜山检海抓赵构”的那一幕。还是赶紧退位保平安吧,要不然一辈子被金国人骑在头上,什么时候熬到头?

第二、退位可以不让权。

正如退位诏书中所说,赵构的确是“倦勤”了,他没有生在一个太平盛世,从被封为康王之后就没有过一天安生日子,当皇帝的这三十五年又有哪一年是不用担心金国大举南下的?又有哪一天不以向胡虏称臣为耻的?赵构再也不想当这个给大宋背锅的冤大头了,还是把雪耻的任务交给下一代吧。退位之后首先不用继续忍受舆论压力了,也不用再处理那些让人头大的事务了,而皇帝赵昚是我千挑万选的孝顺儿子,他也不敢做出什么违背我意愿的事,虽然退位了,但是权力还在手里。

第三、反正皇位迟早是太子的,还不如提前送个人情。

大家都知道,赵构唯一的亲生儿子赵旉很早就夭折了,所以他只能在宗室中挑选一个养子,而赵昚此时已经被养入宫中长达三十年了。宋朝皇室的生育能力以及平均寿命都是比较低的,已经三十六岁的赵昚能不能熬得过自己都说不定呢,虽然嘴上不说,但谁不知道每个太子都急着当皇帝?还不如顺水推舟,送个人情给他,让他心存感激,以后好好孝敬我呢?据叶绍翁的《四朝见闻录》记载,宋孝宗的儿子赵惇在即位之前也当了很多年的皇太子,他曾经对孝宗说“有人见我胡子都白了而送我‘乌髭药’,您说我要不要用呢?”孝宗听说之后,便也暗自决心要禅位了。

正是在这几点原因的推动之下,赵构下了一个简单的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随后禅位给赵昚,自己当太上皇去了,而历史也证明, 他选择的继承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参考资料:元·脱脱《宋史》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