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一般从5月5日或6日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
古人认为,“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质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便是大的意思,“假大”指的是植物拔节长大,进入快速生长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万物在这个节气中生长茂盛,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关于立夏的三候写道:“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立夏时节,首先可以听到蛎蛎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看到蚯蚓在大地上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生灵们似乎敏感地捕捉到季节的变化,用本能方式感知季节的交替。而女子也换上短袖、长裙,恰似初夏时节里热情的微风,感怀大自然给予的绚丽时节。
熟梅天气 乍阴乍晴
立夏之后,大地换新颜。从此,大自然从稚嫩、青色、温和的少年时代,步入成熟、热烈、奔放的青年时期。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到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左右。
我国华北、西北等地虽然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
立夏看夏 农耕繁忙
明人在《莲生八戕》一书中记载:“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对于农耕来讲,“立夏”是一个农作物旺盛生长的重要时期。
此时是夏熟作物进入灌浆、结荚的关键时期,春播作物生长日渐旺盛,田间管理进入紧张繁忙的阶段。这时也正是大江南北早稻进行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
农谚“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锄头无米。”这句谚语描述的便是早稻日后的收成与这一时期的雨水迟早及雨量多少密切相关。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以后,江南地区随着雨量和降雨频率的增多,在农田管理方面要注意防止洪涝灾害,同时还要谨防因雨湿较重诱发的小麦赤毒病等各种病害。另外,在“四月清和雨乍晴”的时冷时热天气条件下,农户要早追肥、早耕田、早治病虫,以预防棉花炭疽病、立枯病的暴发流行。
此外,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应采取中耕、补水等多种措施抗旱防灾,争取小麦的高产和确保春作物幼苗的茁壮生长。
无可奈何春去也 且将樱笋饯春归
现代诗人吴藕汀有词云:“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明媚春光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故人远去,名为饯春。
进入初夏时节,天气虽逐渐炎热,但早晚仍比较凉,昼夜温差较大,因此早晚注意适当添加衣物。进入立夏后,昼渐长夜渐短,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
姹紫嫣红、花谢花飞的春天已转身离去,而夏日正迫不及待的从远方匆匆赶来。初夏时节,万物生长,而人们也不再像春日那般惬意,人们正用汗水与辛勤的劳作谱写新的乐章,期盼着秋日田间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