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四大名著中以《水浒传》最为笔者喜爱。《水浒传》可以归类为武侠小说,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都少不了梁山好汉们喋血江湖的场景。在大大小小的打斗场景中,出镜率最高的兵器无疑是朴刀。但朴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刃,直到今天学界仍存有很大争议。因为没有相关实物出土,现代人只知道朴刀是刀而已,至于它的样子,也只有通过名著脑补了。
首先,朴刀属于组合型兵刃。《水浒传》中,土豪卢俊义听信了村学究吴用的忽悠,离开家前往东南方躲避血光之灾。一路行来,卢俊义手中只是提了根棍棒,直到在梁山泊前的客店,这才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顺手兵器—朴刀。书中详细的为读者描述了朴刀的样子:“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水浒》故事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整理成书则是元末明初的事情了。因此,小说中关于朴刀的记载,应该是真实的还原了朴刀的形制。卢俊义手中的朴刀,分为三个步骤组装,先是取出刀,然后把刀安装在杆棒上,最后做的是加固。
显然,朴刀是个长家伙。如果朴刀是短兵器,武松血溅鸳鸯楼后,逃离孟州城之时,就不会利用朴刀直接从城墙上跳下去了——“就女墙边望下,先把朴刀虚按一按,刀尖在上,帮梢向下,托的一跳,把棒一拄,立在壕堑边。”朴刀的杆,不但有韧性,足以支撑的住武松的体重,还有适当的长度,才能帮助他完成这次难度系数并不是太大的撑杆跳。孟州城虽然不高,但女墙的尺寸不会因为城墙低矮的原因而缩水。女墙也叫雉堞,是在城墙上间隔一定距离修筑的单个矮墙,其实就是一种掩体设施。按宋制,女墙的高度不会超过士兵的胸部。武松利用朴刀直接从城墙上跳到城外,说明朴刀杆长度至少要高过女墙才可以。按武松一米八的身高计,朴刀的杆至少也要有一米五。
两宋虽然没有和蒙元一样,菜刀纳入管制刀具,但朴刀这样的兵刃也属于政府监管范围。梁山好汉们不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提了朴刀闯江湖,但如果提了棍棒赶路,官府也就眼睁眼闭的听之任之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是“河北三绝”的土豪卢俊义,也只能奉公守法的提着棍棒赶路,等到了梁山泊山脚下这样的三不管地区,他才会拿出刀组装起来。在那个时代,有钱也不可以象现在一样任性。而梁山好汉们就不会象卢俊义这样的土豪一样心存顾忌了,“侠以武犯禁”说的就是这些率性的真性情汉子。
许多《水浒》研究者认为,朴刀的杆是细长的,这种认识也是基于原著:因为好汉们经常随手将朴刀“倚”在墙边!个人以为长是对的,但“细”就值得推敲了。在原著中,朴刀经常是伴随着腰刀的出现而出现的,似乎它是腰刀的一种补充。如三十一回中,武松在飞云浦杀了四人之后,“踌躇起来……便去死尸身边解下腰刀,选好的取把将来挎了,拣条好朴刀提着,再径回孟州城里来。”
在同一章中,朴刀与腰刀的区别也表述的非常分明。武松闯入鸳鸯楼中连杀数人,使用腰刀的动作全是劈、剁、砍、割,等到看见刀砍缺了刃,只好丢掉,又取了朴刀。等到再杀玉兰等几人时候,用的动词则是“搠”。为什么不直接用朴刀而是用腰刀,并不是腰刀锋利,而是在室内,朴刀这样的长家伙不方便施展。对付张都监、蒋门神这样的人,必须痛下杀手,稍有不慎就会打蛇不成反被蛇咬。
朴刀杀人只是“搠”,而不是劈砍,说明朴刀的刀身并不厚重,至少是刀刃并不宽。搠与扎、刺等动作接近,要知道以命相搏之时,讲究的是一招毙命,而不是影视作品中刀来枪往之际,还不忘摆个POSE那样无厘头。
无独有偶,类似的场景在四十三回中,李逵回沂州接母亲上梁山,同样也是挎着腰刀,提着朴刀。途中遇到李鬼打劫,李逵与之打斗,“挺起朴刀来奔那汉。那汉那里抵当得住,却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沂岭杀四虎,先后用了腰刀与朴刀,动作同样是搠。此番在洞中杀小虎使用朴刀,是因为朴刀长可及远;杀母老虎是惟恐朴刀不及腰刀锋利,杀大虎用的是朴刀,手起一刀,正中大虎咽喉要害。从描述细节分析,这一刀绝非是砍、更不可能是剁、劈,在虎扑过来的时候,最为直接简洁的就是刺、扎。
《智劫生辰纲》一回中,军兵们闹着要买白胜的酒,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正在闹的不可开交时,冒充成贩枣商人的晁盖七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什么闹?”
许多人或者会忽视了这一细节,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朴刀并不是一件杀伤力强悍的兵刃。如果朴刀是那种非常扎眼的管制类兵器,杨志和那些押送生辰纲的军兵会放松警惕?会无动于衷?还会去喝酒?要知道杨志一行也只有十五人。晁盖、刘唐、阮氏三兄弟,怎么看也不会是良善之辈,手中拎了朴刀,胆大心细的杨志居然对之丧失了应有的防备心。如果不是他们手中兵刃不打眼,实在是找不出来其它更合理的解释了。
许多人认为,朴刀和当年国军在长城与日寇死磕时使用的大刀差不多。二十九军的大刀,刀柄比普通大刀略长,柄端有一铁环,上面系有红绸带。因为重量要比普通大刀沉重,所以需要双手持刀,使用时,以劈、砍、剁、削、割、撩、拨、挑为主,不用时,就将大刀收进牛皮做的刀鞘当中,斜背在后背上。而《水浒传》一书中,不管是好汉还是官府差人,从来没有一人将朴刀斜背。如:十二回中,林冲为了得了落草梁山的投名状,不得不挺着朴刀,来与青面兽杨志拼命。
十四回中,雷横本来是送晁盖一场富贵的,哪知却先让晁盖破费了十两白银,于是出来追赶刘唐,想要夺还银子。哪知钱入了官人手,无异于肉包子打狗,雷横哪里会吐出来,恼羞成怒之下,挺手中朴刀来迎。
第三十四回中,锦毛鼠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三人为救宋江,“各挎一口腰刀”,“一齐挺起朴刀”来战镇三山黄信。从“挺”之一字,可以窥知,朴刀有长柄,绝不是二十九军所使用的大刀。
从宋代的长柄,时隔近千年,到抗日时期的短柄,朴刀的形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武术爱好者手中的朴刀,与宋代的朴刀区别究竟有多大,也只能见仁见智了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慕雨。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A,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