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骑兵竟有黄种人?抗俄神剧《东归英雄传》有多少槽点

编者按:说到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之前冷研也有相关的文章。但是这个著名的题材,在中国却鲜有相关电影。目前比较著名的,一个是在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东归英雄传》,而另一个则是在1993年出品的战争/武侠电影《东归英雄传》。有网友评论前者是剧情和服装道具雷人的神剧,那么那部更老的电影《东归英雄传》又如何呢?

上个世纪的那部电影讲述了,在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下令东归之后,为了整个土尔扈特部的安全,因此提前让千户阿拉坦桑率领武士先行,绘制东归的路线图。但是一行人很快在山谷中,就遭到了格里高利所率领的边境守备骑兵的袭击。首先来看一下电影中所复原的土尔扈特部武士和哥萨克人。

▲电影中的土尔扈特部武士,秉承了中国影视剧风格一贯的杀马特风格游牧。

▲19世纪欧洲人绘制的欧洲卡尔梅克人村落。卡尔梅克人是俄罗斯对土尔扈特部等信仰佛教的蒙古人称呼。

历史上,在渥巴锡东归事件后,仍有大量土尔扈特人留在欧洲。从当时的画作可以看到,土尔扈特人在服饰上还极大保留着17世纪蒙古人特色,并且发型也是典型的蒙古—满族式剃发独辫。如果觉得这样不够刺激,那么再来看看这部电影中的俄军。

▲Emm……这大概算是电影史上最泥石流的哥萨克形象吧。虽然在中国影视剧中能看到马铠的几率基本和买彩票一样,但是18世纪的哥萨克骑兵哪来的马铠?

▲还有这个头盔是什么鬼?电影中,哥萨克骑兵中还有大量黄种人(估计是白人群演不够的锅)。

▲18世纪的哥萨克骑兵。

土尔扈特部东归时期,同时也是哥萨克人历史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过去作为哥萨克祖国以及文化象征的扎波罗热军,被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政府正式取缔,至此第聂伯河哥萨克逐渐被当地乌克兰和俄罗斯人同化。而与俄国关系更加密切的顿河哥萨克,被俄国扶持,成为了哥萨克的领袖。不过这一时期哥萨克骑兵装束,还保留着大量17世纪顿河哥萨克的遗风,但是他们已经不会使用铠甲,而是18世纪欧洲常见的骑兵火枪、长矛、以及弯刀。至于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哥萨克服装,则是要等到19世纪中叶才最终开始成为哥萨克人的标配。另外,历史上的哥萨克骑兵确实吸收了大量卡尔梅克人,即信仰佛教的蒙古人,但他们的穿着和电影里德同样差别巨大。

▲欧洲卡尔梅克人(土尔扈特部)骑兵,他们保留了传统的弓箭,和低矮的蒙古马,但是作战方式已经像哥萨克人趋同。

电影里,格里高利以高官厚禄,引诱阿拉坦桑交出他绘制的东归图。阿拉坦桑将计就计,用东归图作为诱饵,趁机卷起沙尘,众人借此机会,开始四散突围。武士们与哥萨克的打斗异常“惨烈”。嗯,情节很惨烈,画面也很惨烈……

▲两人两马用铁链绊倒了数个俄军骑兵

▲电影中剽悍的女主,皮鞭一甩,不仅打出了火枪的音效,而且更是把俄国人马抽的痛不欲生。

▲还有用套索一甩,接着就能缠到马蹄子……笔者没套过马,哪位大兄弟能帮忙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做到的?

▲飞镖无双

▲只是这倒骑在马脖子上的动作···略显风骚

▲终于有了看起来略为正常的马战

▲结果竟然是光砍马腿。

▲接下来出现的仅凭两人拉断木桥的场景,好吧,这么一看,似乎前面还不算太过分。

在一行人摆脱了格里高利和俄军的追击之后,他们在夜里又遇到了年轻的蒙古勇士桑格尔。接下来在一座市集上,又遇到了游女妮妮娜和猴子秃马儿。她在向一行人乞讨时,误偷了武士阿布身上,装有东归图的荷包。然而随后赶到的格里高利和哥萨克骑兵,劫走了妮妮娜。

▲游女妮妮娜

▲俄军在小镇上纵情狂欢

为了夺回东归图,武士们不得不潜入军营。但是在将妮妮娜带出来时,却发现东归图并不在她的身上,因此丢失了东归图的阿布与猴子秃马儿再闯哥萨克军营。经过一番激战,最终猴子秃马儿带着东归图回去,而阿布被哥萨克骑兵擒获。之后一行人继续前进,在哈拉芒斯山口,格里高利和哥萨克骑兵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格里高利一边踩踏阿布的尸体,一边向一行人进行挑衅,于是一行人再次爆发激战。

▲使用弩箭的18世纪哥萨克骑兵(已无力吐槽)然而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身中数箭,已是致命的德力克飞身而起,一个飞龙在天连砍数个哥萨克骑兵

▲各种花式杂技式的打斗

不过由于哥萨克人人多势众,经过一番激(杂)烈(耍)的打斗,几名武士落入下风。所幸这时妮妮娜驱赶着大群马匹(来历不明)前来支援,冲散了哥萨克人。蒙力克这时趁机攻击格里高利,在经过一番人体雪橇式打斗之后,终于干掉了格里高利。

▲马群冲散哥萨克骑兵

▲这种数分钟长的人体雪橇打斗,大概也只有电影才能拍出来吧。

然而就在最后,桑格尔间谍的身份被阿拉坦桑识破。虽然桑格尔最后良心发现,但是这时,最后的幕后boss“鹰”出现。

▲鹰与千户阿拉坦桑决战

虽然最后一行人打败了“鹰”,但是仅留下莎吉尔玛和秃马儿活着。阿拉坦桑临死前,告诉她真正的东归图其实被他纹在了后背(那为何一开始还有为假图搞那么多事?),莎吉尔玛含泪切下了东归图,和秃马儿一起去寻找东归的队伍。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可谓是相当偷工减料。其中有大量穿帮镜头,比如随处可见,几乎不加处理的威亚。而且作为一个战争/武侠题材电影,里面的打斗动作设计的极为敷衍,甚至可以说是缺乏最基本的逻辑。

▲出现威亚的穿帮镜头

而且在整部电影中,可以说经常出现非常生硬甚至蹩脚的转场,剧情连接极差,人物刻画问题严重,很多设计甚至可以说堪称恶趣味满满。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就像我们讨厌韩国或者越南、印度等国家电影中,对于中国形象的恶意丑化,这部电影对于俄罗斯的恶意丑化可以说也是自始至终,颇有现在抗日神剧的风采。说实在的,一直不理解这种刻意丑化敌人的思维逻辑。侵略者是贪婪、残忍,但同时又是凶狠狡猾的。鬼子要那么好杀……抗战至于打14年吗?

▲电影中设计猴子秃马儿其实是一个侏儒藏在其中,实在难以理解这一剧情设计的原因。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受到俄罗斯上层的影响,渥巴锡本人和当时俄罗斯上层一样,并没有蓄须,因此电影中的这一形象是严重的错误。

▲渥巴锡画像

最后是电影评分环节:

1、电影粗糙的做工,敷衍的打戏设计:-3分

2、没有任何考证的历史复原,牵强的时代感表现:-3分

3、剧情松散,场景转换拙劣,电影节奏一般:0分

4、音乐较好,场景布置宏大:3分

总分:-3不推荐观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时之沙,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