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们依恋玩具熊?

憨态可掬的玩具熊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当朋友或亲戚的小孩子要过生日或圣诞节的时候,你或许会送他一只绒毛动物玩具作礼物,其中更多的是各种拟人化的玩具熊。

但是,你为什么会选择送玩具熊给他呢?

这可能跟玩具熊的外形有很大关系吧。玩具熊很是具备婴孩的特征:从整个身子来说,它的头跟婴孩一样,占有很大的比例;从脸上来看,它凸起的前额显得突出;它的四肢短短胖胖的;它的身体圆圆的,肚子鼓鼓的;它的表面柔软而富有弹性……简而言之,这种形态总是能引起小孩子非常强烈的喜爱之情,许多小孩非常依恋它,须臾不愿离开,甚至吃饭睡觉都要抱着它。

那么,为什么玩具熊会在孩子的心理上有这样的反应呢?拟人化的玩具熊为什么会深受小孩子们的依恋呢?

转移最初的恐惧与不安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儿从第六个月起,就对周遭环境有所反应,在婴孩的心里,这渐渐会发展成不安与恐惧,这种情况可能会一直延续到孩子三岁左右。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婴儿的恐惧与不安呢?对婴儿来说,不安首先是来自于他已经离开母体(子宫),然后是离开母亲怀抱(乳房)。其次,在婴儿离开母亲怀抱后,他会对外在的陌生环境很不适应,而这些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理造成过多的压力。这时,能带来安全感的玩具熊无疑成了婴儿最好的伙伴。在面对恐惧和不安时,玩具熊往往是维持孩子内心平衡的可靠的精神支柱,对母体的依恋就会转移到拟人化的玩具熊身上,在玩具熊身上直接表现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对玩具熊呵护爱抚,还是到处曳着玩具熊、叱责玩具熊,甚至是摔打玩具熊,都是内心的宣泄,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随心所欲的行为是不会有危险或遭到报复的。

因此,在一个小孩的生命的最初几年中,他会和绒毛玩具熊建立并维持一种特殊的关系。孩子在三岁之前的情绪变化和意识发展,均可从他与绒毛玩具熊之间的关系上表露出来。

对抗儿童期的孤独

到了三岁至六岁,是孩子的又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会感到非常孤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会寻求与外物更多的接触,从而去释放内心由于孤独感造成的压力。这表现在很多小孩晚上入睡时就会需要一个软绵绵的绒毛玩具来相伴,而玩具熊身上柔软细致的毛和颇为人性化的外形,以及它身上所熟悉的气味,在很大程度上能驱赶孩子内心的孤独,并且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这个时候玩具熊的地位通常是其他的东西难以取代的。孩子还会为它取一个名字,并且在孩子的意识里,玩具熊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家庭成员的一分子了。

小孩在上幼儿园之后,这是孤独期的孩子从家庭环境转到另外一个社会环境中,这时,他们心理上会引起或多或少的混乱。为了打消内心的孤立感,或者应付突然降临的事件,孩子会随身带上他们的玩具,以期提供一个有效的保护。因此,牢牢抱着自己的玩具熊不放,这样的行为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

因此,在一个孩子的成长期,是玩具熊给孩子带来了莫大的安全感,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是有着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