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设非遗文化展区!一起来听非遗皮影大师讲故事

今天,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在上海开幕!

进博会宣传片:《40年,中国与世界》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有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

参展企业达到的3600多家。

此次进博会设立了非遗文化展示区

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中式服装盘扣、连环画、上海剪纸、兰花栽培技艺……

非遗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6年,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昆曲、古琴艺术、京剧,还有大家熟知的二十四节气,都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

其中,不少“非遗”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大放异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曾走出国门赴联合国演出,在“习奥会”期间助力“习奥会”的“非遗”——泰山皮影!

中国的皮影流派众多,为什么只有泰山皮影可以代表中国走出国门?泰山皮影究竟有什么魅力?知力记者专门来到北京前门大街的泰山皮影工作室,采访了泰山皮影第七代传人范维国老师。

泰山皮影相传承

相传北宋皇帝宋真宗封禅泰山时,皮影跟随封禅队伍来到泰山并在此落户,一代代地繁衍、传承。明代时期,古籍《梼杌闲评》明确记载了山东皮影的盛况,泰山皮影作为山东皮影的代表,剧场坐落在泰山脚下岱庙西邻,观影游客络绎不绝。

据范老师介绍,皮影戏一般都是由家族或收徒一代代传下来的,有记载的泰山皮影发展到今天,已传承了七代。今日,范正安和范维国两父子将泰山皮影演进了前门大街,将传统的光辉与现代简约元素相结合,让泰山皮影在传统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

北京前门大街2号,是一家看起来不大的店,站在门前,“前门华韵”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玻璃门旁边的橱柜里吊着的几个用驴皮制成的“泰”字透着古朴的韵味,这儿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的研习馆。

泰山皮影研习馆

皮影大师说派系

总体来说,中国皮影被公认的有三个代表派系。各派系之间以地域为核心,特色也非常明显。

首先是以华山为中心的西部流派。北宋末年,金国入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有不少百姓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往西逃难,西出潼关,到达华山脚下休养生息。其中,就有不少民间艺人,皮影戏也因此得以由中原地区发展到西部地区。西部流派的覆盖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贵等地,主要的特点体现在皮影的制作上。制作材料主要是用二层牛皮,很软,所以制作的皮影尺寸都不大;皮影的雕刻工艺很精细,一个影人头茬多时可以雕刻一千刀,因此表演时很容易损坏,所以这个派别的皮影大多是做工艺品收藏用。

第二个派别是以唐山地域为核心的北路流派。这个流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唱腔,它有种独特的唱法—掐嗓唱。古代戏班以男性为主,要想声音尖细、高亢,艺人们必须要掐着嗓子唱戏,以达到“袅袅余音绕梁三日”的效果。

而中原皮影代表—泰山皮影,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它的表演方式——“十不闲”上了。

泰山皮影结合现代元素的作品,其中不乏孩子们喜欢的动漫形象

泰山皮影“十不闲”

学习泰山皮影最难的是什么?显而易见,当然要属“十不闲”表演技艺。所谓“十不闲”,即表演时一个人身兼数职,五官、四肢、头脑一刻都不能闲着。

表演者不仅要手敲手舞,脚下更需要操作鼓、锣、木鱼、大镲、小镲等各种乐器。这需要日积月累地加以练习,练得时间长了,小腿、肚子经常酸痛,范维国先生说,之前他的父亲范正安老先生收过两个徒弟,都是因为没坚持下来半途放弃了。“十不闲”需要相当扎实的表演功底,没个十来年是学不下来的。据调查得知,“十不闲”皮影戏技艺现今仅存于泰山皮影中,现今全世界只有范正安、范维国、范方一祖孙三人能完整表演。

另外,“除去操作上的困难,”范维国说,“刚开始时,颜料需要自己调,甚至剧本也要自己写。幸好,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团队。”

泰山皮影作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皮影制作步步走

1.选皮。泰山皮影用上等山东黑驴皮作为制刻原料,因为驴皮质地坚韧、透光性强。

2.制皮。驴皮选好后,将其放在洁净的石灰水里浸泡5天并刮薄泡亮。刮好后,将皮撑于木架之上,阴干2周。

3.画稿。制作皮影时的画稿称为“样稿”。

4.过稿。用钢针笔沿各部件的轮廓在驴皮上一针一针扎眼,方便驴皮刻透。

5.镂刻。镂刻有虚实之分,也有阴刻阳刻之分。泰山皮影坚持手工雕刻,30厘米以上的皮影都需雕刻4000刀以上,约一个半月才能完成。

6.敷彩。用紫铜、银朱、普兰、荔子等矿石和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将皮影着色。用混合特制的胶水,可以使颜色附着力更强。

7.发汗烫平。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干发汗,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渗透入驴皮内,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使颜色得以长久保存。

8.防腐。用特制药水处理制作好的皮影,这样做好的皮影能保存500年以上。

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泰山皮影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而此次进博会将部分“非遗”文化搬上展会,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展示与传播,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展区将有非遗大师现场互动,教授观众简单的制作技艺。因此,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遗”将以自己的方式与现代生活结合,在未来闯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