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是好事儿,但也得讲方法。下面这些晨练方式,不但没好处,反而很伤身!
1. 天不亮就去晨练:错!
建议: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外出晨练。
太阳出来后才是适宜的晨练时间,因为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日出前阳光没有照射到叶片上,一夜没有光合作用的植物旁边,不但没有新鲜的氧气,反倒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不利健康。
秋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最好在9~10点钟再开始锻炼,因为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
2. 晨练前不喝水:错!
建议:清晨锻炼前先喝150毫升左右白开水。
人经过一夜睡眠,已通过呼吸等散发了部分水分,加之排尿,使得机体缺水。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内的血液流动缓慢,体内代谢物堆积。体育锻炼会使人呼吸节奏加快,毛孔扩张,皮肤出汗。晨练前若是不先补充水分,会加重人体的缺水程度。
但切记不要一次饮水过多,在晨练前1小时饮水300~500毫升,或在晨练前15~20分钟饮水150毫升左右即可。
3. 在马路边晨练:错
建议:路边空气污染加重,最好去公园、体育场等。
首先,路上车多,路边空气相对污染较重,不宜锻炼。
其次,老人要注意远离噪声,不要在马路边晨练、下棋,少进行噪声大的文艺活动(如打鼓等)。
锻炼最好还是在公园等远离马路的地方。
4. 有雾霾也坚持晨练:错!
建议:雾霾天少出门,宜在家锻炼。
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
雾霾天气即使戴口罩可能也无法阻挡污染颗粒。所以雾霾天要少出门,特别是冬天晨雾污染更重,所以,一定要在晨雾散去后,太阳高照时(例如9点以后)再进行晨练。
5. 晨练非要出大汗:错!
建议:只要坚持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有没有大汗不重要。
很多人锻炼了一会就出了很多汗,便觉得锻炼效果已达到,可以休息了。其实不然,出汗多不等于运动效果好。
一般来讲,出汗多少与外部环境、个人体质以及运动前的饮水量有关,出汗多少并不是衡量运动量的主要因素。
无论出不出大汗,只要每周保证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持之以恒,身体就会变得更加强壮,身材更好,疾病也会绕道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