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城市造就繁荣 ——与科学管理有关的城市故事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制度的作用最为重要。即使混乱、复杂、问题诸多的地区,如果有了科学并且宽松的管理,也会比那些管得太死、官僚化严重的同类地区取得更好的经济发展。

迈阿密:问题城市成为传奇

迈阿密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角,濒临大西洋,与古巴遥遥相对。20世纪之前,它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了20世纪20年代,由于拥有景色优美的海滩,大批富有的观光客涌来迈阿密。但一直到1960年,这里仍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普通小城市。

1959年,古巴发生了革命。在随后的整个六七十年代,大量古巴流亡者持续渡海逃往美国佛罗里达,他们大部分人涌进了迈阿密。这些人大部分人都身无分文,很多人甚至都不会说英语。迈阿密的沿海地区已经被称为“小哈瓦那”。这里通行的语言甚至不再是英语,而是西班牙语。

古巴的难民潮远未结束。1980年,古巴政府忽然放开对一个港口——马里埃尔港的控制,于是,有15万古巴人通过这个港口一次性渡海到达迈阿密。跟1960年代的那批难民相比,这批难民不但更贫穷,而且其中充满了囚犯、精神病患者和妓女。通过这次偷渡事件,古巴政府清除了国内大量的罪犯和精神病患者。

除了古巴难民以外,1991年的海地政变又使得大量海地难民涌入迈阿密,使得迈阿密除了原有的西班牙语社区以外,又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小海地”的社区。除了这几次重大的难民潮以外,平时的移民也一直在持续。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的一项统计,迈阿密的移民占全部人口的59%,排在全球城市的第一位。

这样一个难民、妓女、吸毒者聚集的混乱城市,似乎毫无前途可言,能维持和平和基本的秩序,能够避免激烈的社会动荡,能让这些人活下去,就已经几乎是一个奇迹了。很多人认为,迈阿密注定将为美国为了保障难民人权而付出的代价。

可实际结果是,如今的迈阿密不仅是通往拉丁美洲的门户,而且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商业中心,是除了纽约之外的全美国际金融业务中心,有“中南美贸易金融之都”之称。

制度造就的传奇

是什么造就了迈阿密的繁荣呢?是科学的社会管理制度。有了对社会的科学管理,人们在迈阿密可以得到坚强的产权保护和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机会,从而促成迈阿密的经济和社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以这里的税收管理为例,迈阿密把税收降到最低限度,鼓励人们自由创业。迈阿密在行政上属于佛罗里达州,佛罗里达州无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无州级之财产税,很多货品免营业税。如此优惠的税收制度,吸引了很多公司在这里注册。现在,许多跨国公司的拉丁美洲地区总部都设在迈阿密,例如美洲航空公司、思科、迪士尼、埃克森美孚、联邦快递、微软、索尼、美洲航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等等。

迈阿密的金融监管非常宽松,但相比于拉丁美洲各国不稳的政治经济局势,法治基础又相当完备,因此,迈阿密成为拉丁美洲资金的首要存放地。大量拉美资金涌入迈阿密,除了美国和拉美人开办的银行,欧洲和亚洲银行代表处也竭尽全力拓展其在迈阿密的业务。到1980年代末迈阿密所拥有的外国银行的数量超过旧金山、波士顿,成为继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之后美国第四大银行集中地。迈阿密布瑞肯大道变成了“拉丁美洲华尔街”。迈阿密成了纽约在国际金融领域内重要的竞争对手。

此外,人口政策的宽容把迈阿密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口红利”。迈阿密对涌入的难民、移民照单全收,这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问题移民成为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美国经济学家集中对迈阿密的人口突然爆炸现象进行跟踪研究,在这项研究后来被称为“迈阿密试验”。研究的结果发现:突然的劳动力规模扩张不但没有对当地造成挤出效应,而且还显著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很多方面来看,迈阿密也许都不是适合一个大都市衍生的地方,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此外,贫困的移民、分裂的文化、动荡的国际政治环境、低素质的人口结构——至今迈阿密23%的18岁以上人口没有中学的学历,排位全美倒数第二……但是,和世界上那些同等条件的其他城市相比,迈阿密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超出了人们最大胆的想象。正是宽松的社会管理制度,使迈阿密出人意料地成长为财富和文明之地。

香港:从小渔村到东方明珠

迈阿密传奇并非这个世界的特例,在地球的另一端,“东方明珠”香港的经历与迈阿密颇为相似,而且,它发展得比迈阿密还要好很多。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香港远不如同期的上海,“东方明珠”的桂冠是由上海戴着,根本没香港什么事。而且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也经历了几次难民潮的冲击,小小香港由于难民的持续涌入,迅速膨胀起来,这个香港带来了无数难题,工人暴动、黑社会横行、破败拥挤的街区,都令香港当局头疼不已。可是,时代的列车轰隆驶过,香港在嘈杂混乱中竟然成长为亚太金融中心,世界知名的繁荣大都市。

香港的成功,主要是“自由港政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41年,英国在占领香港,同一年就宣布香港为自由港。所谓“自由港”,全称就是“贸易自由港”,简单说来就是商品可以免征关税,可以自由进出的港口或海港城市。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开放的自由港。香港自由开放的范之广、程度之高、能量之大,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任何一个自由港所不能比拟的。

香港的自由港政策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贸易自由、企业经营自由和汇兑自由三大方面。在自由贸易方面,香港的进出口贸易手续相当简便,管制极少。此外,除了烟、烈酒和动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对其他进口物品征收关税(香港的税种主要是物业税、薪俸税及利得税,而且税率都很低)。在企业自由经营方面,港府强调“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除对少数公用事业公司的收费标准和劳务费用进行必要的监督外,对市场没有干预,完全由价格机制调控市场。在汇兑自由方面,香港的金融市场完全开放,金融企业开办和经营自由,本地和外地银行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

高度自由的经济政策,保证了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依靠进出口的转口贸易的经济发展需求。自由港政策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开放,吸引了外资聚集,带动了航运、造船、商贸和银行等行业的兴起,这些行业的兴起又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

哈瓦那;由繁荣转而衰落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古巴。古巴政府把国内大量的罪犯和精神病患者都赶到了对岸美国,可以说是减轻了财政负担、提高了人口素质,那么应该会快速发展了吧?我们来看看古巴的首都哈瓦那的情况。

哈瓦那坐落在古巴岛的西北岸,与美国的迈阿密隔海相对。它是古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城市和著名良港。

在1959年,古巴革命之前,哈瓦那已经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加勒比旅游城市,靠着来自美国的旅游收入,哈瓦那的城市建设有相当大的发展,有“美国后花园”之称。古巴革命之后,古巴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击中力量办大事,作为首都,哈瓦那得到了古巴全国之力的帮助,应该比革命之前更加繁荣昌盛才对。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现在,走在哈瓦那的街头大部分街道破旧不堪,道路坑洼不平。哈瓦那很多建筑物都是西班牙人留下的欧式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油漆脱落,墙皮破损,有的屋顶也坍塌了,还有的已成残垣断壁。入夜,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很多路段照明不足。据哈瓦那人说,古巴革命之前,港口一带灯火辉煌,到处是人流,食品销售点一个挨一个,通宵都有人在那里玩耍、吃喝,但现在这种光景早已不复存在。

哈瓦那的衰落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限制自由贸易实行计划经济的后果。古巴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按计划体制管理经济,不允许自由贸易,旅游完全被禁止了。这对经济产生了毁灭性打击。

古巴大部分物资实行分配供给制,人人购买商品可持限量供应卡到指定供应点购买,凭卡供应的生活必需品范围很广,从面粉、大米、食用油、鸡蛋、食盐、咖啡等食物,到洗衣粉、香皂、牙膏等日用品,无所不有。这样过度的计划供给体制导致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些人觉得有政府的补贴足以生活,因此不思进取,工作上消极怠工,影响了经济发展。现在,供应卡已日益成为古巴政府难以承受的负担,高额补贴严重影响政府对发展的投资。

由此可见,优越的社会管理可以把恶劣的环境条件转化为发展优势;反之,即使一个地区有良好的基础、高素质的人口以及政策的倾斜,糟糕的社会管理仍然会对它的经济产生灾难性的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