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藏家圈子里,有一种叫马齿焊的技术曾经非常受到追捧。有一段时间,藏家们特别喜欢明清古刀上马齿焊那交错如马齿的标志性花纹,一度还认为是明代对古代夹钢工艺的发扬和创新。清代陈克恕《篆刻针度》中这样描述“用牙,头发及硝各烧灰等分,酽醋调画刀口如锯牙状,号马牙钢,磨砺不与余铁同鳞,为独坚也。”
听起来十分神奇,淬火就可以做成这样山峦叠嶂的精细纹路,有的朋友还把这一层一层的锻纹称之为“峰”,发展到看刀好不好就去数刀刃上的“峰”有几座。这个已经有点玄学的意思了。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最近,我在微信网友高尔夫处,就见到了这样一把“马齿焊”的短剑。我们从这把短剑来看看,真正的马齿焊到底是个什么工艺
这就是传说中的马齿焊。刀刃上的“马齿”锻纹清晰可见。而且有明显的锻打痕迹。和清代的描述完全不同。清代描述的“马齿”更接近于日本刀的波浪形覆土烧刃,而这种马齿形状的花纹明显是锻造上去。那么,这样的花纹,古法是怎么造的呢?容我用打印纸来说明一下。首先,古人会用“地”铁,也就是比较软的熟铁打造出如图所示的一根刀条外形。
大家可以看到,这根刀条的刃口位置被剪了很多豁口。这些豁口就是马齿的“山峰”的来源。
然后,铁匠们会仔细打造出硬度极高的刚条子,就大概像这个一样
一长一短。为啥呢,长的是夹在刚到刀刃上,短的是夹在钢刀的刀尖上。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瞧,就这么简单。所谓马齿,就是把把软铁交错地夹住一条窄窄的钢条然后把软硬不同的金属材料“焊接”到一起,变成一把既韧且利的刀。这样的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材料。在古代,较软的熟铁只要有足够的人工反复折叠锻打就能很容易地弄出来,而钢则不同。最好的钢不是打出来的,是直接脱碳一次浇注成型铸造出来的。有些铸钢会有明显的大理石花纹。
在进入近代以前,这样的钢材非常的昂贵,如果采用日本刀的做法,也就是包钢的话,就会变成整个刃部都是钢,传说中的“三枚合”就是这样的工艺。如此做法价格昂贵成品率低。精时精料,普通人用不起。马齿焊就是本着“多快好省”地建设大明/大清的做法,用最省的材料做可以接受的好刀。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做法不单应用到官造刀剑上,明清时的餐刀都用上马齿焊。这个技术本身并没有提升炼钢锻钢的技术,但是他提高了刀具的成品率,有效控制了成本,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