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武侠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编者按:2018年,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金庸先生与世长辞。他的去世,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坛甚至文化娱乐界来说,都称得上是一大损失。而对于中国武侠文化来说,金庸这个名字的分量,就如同爱因斯坦之于物理,居里夫人之于化学。今天,冷兵器研究所就为各位梳理一下中国武侠文化的形成,以及在这其中,金庸这个名字对于这个文化究竟有怎样的重量。

▲金庸

有关于“侠”这个字,最早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是这个侠客这个职业,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并不是多么光彩的职业。正如韩非子《五蠹》中所写:“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至少在侠客盛行的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当时的价值观对许多侠客的行径大加赞许,但是这些人与其说是替天行道,倒不如说是一群真正的“古惑仔”。

▲东汉著名的《七女长安复仇》石像画

到了唐代,侠客文化终于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受到佛道等宗教文化影响,在唐代小说中的侠客,虽然以现代误下标准来看,倒是算不上什么正派角色,但是有关他们“红线一夜之间往返七百里 , 空空儿更神速”以及“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一类的记载,都让侠客这一形象开始更加虚无缥缈。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更是让这一时期文学形象中的侠客们,有着明显带有当时文化价值观中所认可的善恶观。以此为基础,到了清代,最终产生了中国第一本以武侠为主题的新小说类别,这便是清嘉庆年间著名评书家、小说家石玉昆所写的——《三侠五义》

▲武侠题材的开山之作——《三侠五义》

然而,虽然民间从来不乏许多精彩的武侠故事,但是武侠小说的发展却可谓一波三折。清代武侠小说的发展,大多都拘束在一种忠君的狭隘世界观下,说不好听的就是甘为朝廷鹰犬。到了近代,伴随着民国国术的兴起,武侠小说因此开始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在20世纪20-40年代,国内诞生了包括南方“旧派前五大家”和 “北派五大家”等相当著名的武侠小说家。

不过伴随着西方文学的传入以及社会的动荡,武侠小说的作者们为了能够吸引读者,因此开始不断剑走偏锋,加大小说中复仇、血腥杀戮等负面元素,希望能够以此刺激人的观看欲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包括内功、玄功等一些列现代我们耳熟能详的设定,同时民国时期小说的天马行空想象力,有些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得不对其脑洞大开,佩服无比。

▲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

1956年,一本划时代的小说在《香港商报》上连载。这便是金庸先生的的第二本武侠小说,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碧血剑》。《碧血剑》在剧情方面,仍然和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没有什么太大的剧情。但是在写作方式上,金庸大胆的采用了西方文学的一系列的倒叙、插叙等手法,改变了传统武侠小说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从而让整个小说从阅读感受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因此,正是以这本《碧血剑》作为分界点,武侠小说从此进入了新派时代。

▲金庸成名作——《碧血剑》,其背景放在明末时期

在新派武侠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金庸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古龙和梁羽生,三人合成“新派三杰”。其中名气最响,同时也是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大的,自然便是金庸。从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开始,金庸实际上就已经开始逐渐构筑一个全新的武侠世界。

依托深厚的历史功底,金庸将许多武侠故事,都与历史事件完美融合在了一起,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在《神雕侠侣》中,所出现的郭靖守襄阳,以及《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推翻元朝等等。这种生动且令人信服的描写,甚至让人忘记了,死守襄阳的南宋名将吕文焕,以及曾经极富威名的白莲教。

▲著名的襄阳古城墙,曾经一度打算在上面竖立一座郭靖黄蓉的雕像,可见金庸小说影响之深。

不过金庸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另一个非常重要之处,在于他与唐后主李煜让词“从俗入雅”一样,让武侠小说成为了真正能过做到雅俗共赏的小说题材。这一方面是金庸那令人折服的文笔,另一方面,则是金庸对于武侠精神文化的构建。虽然金庸可能是个老派的知识分子,也有人指责其在立场与私德方面存在瑕疵,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新派小说饱含着对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的塑造和追索。

▲几乎贯穿了“射雕三部曲”的郭靖黄蓉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可以说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践行者。这种江湖侠义在自身利益、个人恩怨、社会矛盾中的碰撞与矛盾,无疑是金庸武侠小说一个难以忽视的主题。而那种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对于劳动人民的同情,也在金庸小说中随处可见。可以说,金庸先生不光引领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写法、构建了全新的武侠世界,更诠释了全新的侠义精神,将着眼于“小我”的个人恩仇,提升到对“大我”的追求与实现,并将侠义与情义交织在一起。

所以,虽然金庸先生在1972年就已经封笔了,但是其本身就足以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个时代象征和标志。他的武侠世界也同样是一座世界文坛的高山和一个时代鲜明的印记。最后,愿逝者安息,也愿中国武侠文化能够古树长青。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