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任务三级异常!商业航天前路依旧漫漫

2018 年 10 月 27 日下午 4 时,蓝箭航天在酒泉基地尝试发射中国第一个可以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朱雀·南太湖号”,火箭发射后飞行正常,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但在发射的最后阶段,因为火箭三级出现异常,导致任务不顺,遗憾未能将所搭载的“未来号”卫星送入轨道。

图丨朱雀·南太湖号发射现场(来源:蓝箭航天)

虽然发射不顺,在场科研人员难免失望,然而这一次尚无前例的勇敢尝试也让年轻的蓝箭团队经历了一次坚实的历练,中国商业航天事业也更有希望在挫折过后练就更加强大的内功,打下踏实的基础。毕竟,他们所在的酒泉基地也是从筚路蓝缕到今日规模,也是在遇到了无数的挫折过后才创造了无数的传奇。

火箭发射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来说早已不再陌生,而在中国四个主力发射场中,酒泉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它不仅建立的最早、发射次数最多,而且还是中国目前唯一可以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发射场,可以说,它支撑起中国航天的大半壁江山。

60 年前的 1958 年 10 月 20 日,十多万人在中央“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号召下,奔赴这片内蒙古与甘肃交界的大漠深处,成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航天城),正式开始了在荒漠戈壁中的艰苦创业。

2800 平方公里一望无际的黄土之中,一切的基础设施都需要从零开始,而建设团队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导弹和火箭测试的必备设施。自那以后的 60 年来,东风拔地、长征刺天,100 余颗卫星、11 艘飞船、11 名航天员和两个空间实验室在这里升空。从“东风”、“长征”到“神舟”、“天宫”,这里见证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如何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

图丨朱雀·南太湖号(来源:蓝箭航天)

1960 年,中国在东风 1 导弹的基础上开始了东风 2 弹道导弹的研发,期间遍尝艰辛,在经历了 1962 年 3 月的首次试射失败之后,两年多的的卧薪尝胆终于在酒泉基地换来了 1964 年 6 月 29 日的发射成功,以及 1966 年 10 月 27 日的两弹结合试验,标志从此中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弹道导弹。

在随后的岁月里,东风家族不断发展壮大,1966 年、1970 年和 1980 年,东风 3、4、5 相继成功试射,个中型号时至今日依旧剑指苍穹,将几十年的技术积淀化成最锐不可当的利器,时时刻刻捍卫着祖国的空天。

图丨东风 5B 洲际导弹

但逃离地心引力的澎湃动力不仅仅可以用于保家卫国的导弹,中国科研工作者也借着东风之力“化剑为箭”,参与到人类远征太空的宏大事业之中。

1970 年 4 月 24 日 21 时 35 分,由长征一号火箭托举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在夜色的衬托下成功飞天,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至今它仍然在轨道上静静运行。而这次事件也有影响深远,2016 年,经国务院研究决定,把 4 月 24 日这一天设为“中国航天日”。

图丨东方红一号

2003 年 10 月 15 日 09 时整,这一刻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神舟五号飞船和航天员杨利伟从这里出发,在经历了 21 个小时、14 圈的绕地飞行之后顺利返回,帮助中国成为“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玩家,太空开始变得触手可及、不再遥远。

201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 03 秒,又是一个值得自豪的时刻,又是在酒泉,“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升空,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神舟八、九、十号飞船分别与与进行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工程开始向 2022 年建成中国空间站的目标挺进。

图丨中国空间站建成后概念图(来源:TMRO)

回首几十年艰苦卓绝、险阻重重的探索史,除了一件又一件的大国重器之外,最值得铭记的应该是那一个个隐姓埋名的航天人,是那些曾在第一线奋斗过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的贡献不可埋没、将不会被遗忘。

中国民营火箭的努力,才仅仅是商业航天前进路上的一小步,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前承六十余年先辈奋战之余志,后启万亿太空市场之未来,漫漫长征路,已经出发,前途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