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王爵共分两个等级,即亲王(全称“和硕亲王”)和郡王(全称“多罗郡王”)。不过,我们在看一些清宫剧或者是清朝小说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铁帽子王”的称号,那么这个铁帽子王又是什么级别呢?
其实,铁帽子王并非爵位,而是拥有爵位“世袭罔替”的资格。清朝的宗室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继承爵位的儿子就要降为郡王。郡王去世后,下一代继承到的爵位降为贝勒,再下一代降为贝子,以此类推。但铁帽子王则不受此规则限制,亲王去世后,其后人无论传承多少代,都依然是亲王爵位。如果“铁帽子王”本人获罪夺爵,则以其旁支承袭爵位。
整个清朝一共只有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个是在清朝开国之初册封的,因此也被称为“八大铁帽子王”。这八个铁帽子王中,名气最大的当属睿亲王多尔衮。不过,排名首位的铁帽子王却不是多尔衮,而是礼亲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他性格沉稳,文武双全,自幼就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代善从十六岁开始跟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从努尔哈赤长子褚英被处死后,代善就成了努尔哈赤衣钵的继承人。为了增强代善的势力,努尔哈赤还将八旗中的正红旗、镶红旗都交到了他手中。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登基称汗,同时设立了地位仅次于大汗的“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侄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四贝勒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1619年,后金(即清朝的前身)和明朝爆发了一场决定两国国运的战争,即“萨尔浒之战”。最终,后金取得完胜。代善在此战中表现突出,更进一步确立了他个人的威望。
不过,正当代善的储君地位越来越稳固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结果让代善彻底失去了继承汗位的机会。原来,有人向努尔哈赤告发说大妃阿巴亥(努尔哈赤的正室妻子)多次暗中送食物给大贝勒代善,还在深夜到代善家去,言下之意就是指阿巴亥和代善之间有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按照当时满人的习俗,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权力、财产以及妻妾(除生母外)。如果努尔哈赤去世了,代善和阿巴亥发生了什么关系,那是完全正常的。可努尔哈赤还在世的时候,儿子如果和父亲的妻妾有什么特殊关系,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努尔哈赤听说此事后立即派人暗中调查,后来证实代善和阿巴亥之间的关系确实过于亲密了。努尔哈赤虽然很震怒,但这件事情既是家丑又关乎国体,不好太过张扬。最后,他决定以代善虐待儿子的名义,废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阿巴亥则以私藏金银的罪名被暂时离弃。
和阿巴亥的桃色绯闻事件发生后,代善的威望一落千丈,但他还是四大贝勒之首,并依然担任两红旗旗主。
1626年,努尔哈赤突然病逝。由于努尔哈赤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按照规矩,汗位继承人由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当时,代善的势力最强,他掌管的两红旗下还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猛将。如果代善执意要争夺汗位,其他贝勒恐怕很难与其匹敌。不过,代善却主动表示退出,并且和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萨哈廉一起,共同推举皇太极继承汗位。在代善等人的拥护下,皇太极顺利成为了后金第二任大汗。
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不久之后,八位在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的皇亲宗室被册封为王爵,他们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之孙、萨哈廉之子)。这就是清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八大铁帽子王”。在这八个铁帽子王中,代善一家就拿走了三个(代善、岳托、勒克德浑),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代善家族的地位在清朝开国之初有多显赫。
不过,虽然位极人臣,但代善的后半生并不安宁。皇太极因忌惮代善的势力,经常对其进行“敲打”。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代善又受到多尔衮的排挤。顺治五年(1648年)十月十一日,代善在北京的礼亲王府病逝,终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