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具装骑兵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作为骑兵的主要武器之一,马槊十分流行。史料中有很多关于当时将领在战场上使用马槊的记载。如后赵将领陈安,习惯一手持环首大刀,一手持马槊,作战时“刀矛俱下”,威不可挡。
▲前燕将领冬寿墓壁画:手持长矛的具装骑兵
梁简文帝专门撰写了《马槊谱》一书,对槊的使用技法进行了总结归纳,梁简文帝认为,马槊虽然不是古来就有的兵器,但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槊原本指的是骑兵使用的骑矛,到后来,步兵使用的长矛也被称为槊了。根据记载,鲜卑族士兵在作战时候喜欢使用长槊,刘裕部将朱龄石麾下即有有一批善用步槊的鲜卑战士。
▲敦煌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画面主体便是一名使用长矛的具装骑兵和步兵作战的场景
当时也有超长槊,北魏军队围攻司州时,南梁刺史蔡道恭令壮士手持长2丈五尺,带有长刃的长槊,刺杀魏军登城士兵,魏军对此十分忌惮。南朝一尺长24.7cm,二丈五尺即617.5cm,这种长槊应该是专门打造的守城武器,后世如宋代的守城用枪,长度也在8米以上。
在春秋战国时期,枪指的是削尖的木棍,《通俗文》中说,“剡木伤盗曰枪”。三国时期,在诸葛亮的监制下,蜀国工匠制作出一批带有钢铁枪头的枪,这是历史记录中,首次出现带有金属枪头的枪。隋唐时期,马槊依然是军队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唐代的法律禁止私人拥有马槊,名将如尉迟恭、罗士信、单雄信都善于使用马槊,由于军中常用马槊,还衍生出了另外一种“夺槊”的武艺,即在交战中将对方的马槊夺走,尉迟恭便善于夺槊,曾在比武中多次夺下同样善用马槊的李元吉的马槊。
▲唐代八王分舍利
当时的骑兵作战时也会携带双矛,安史之乱时,李光弼麾下的裨将白孝德便曾经持双矛上阵,阵斩史军骁将刘龙仙。唐代以后,人们开始改称矛为枪,造成这种称谓上改变的原因,目前并无定论,有人认为,江淮一带的方言里,称矛为鏦,鏦字的发音跟枪相似,久而久之,世人便称呼矛为枪了。《唐六典》中记载,当时的制式长枪有漆枪,木枪,白干枪和扑头枪,漆枪即骑兵使用的马槊,木枪供一般步兵使用,白干枪和扑头枪是御林军和禁军的武器。
▲唐渤海铁矛,黑龙江宁安市渤海上京两圈府遗址出土
《太白阴经》中记载,唐代军队中的士兵人手一支长枪。长枪除了作为战场上的格斗武器外,扎营时可以插在地上当作拒马,渡河时,可以绑缚成捆,当作简易的木筏。史书中也有唐代步兵使用长枪作战的记载,贞观十五年,李绩和薛延陀作战时,在战时不利的时候,曾经以长槊手结队冲锋的作战方式反击成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