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怎么会经常使你整个计划泡汤?

人们在完成一个任务时,常常会准备一个后备的B方案,但你想过没有,这个后备却经常使你整个计划泡汤?

后备计划的致命干扰

大到规划爱情和事业,小到安排一个烧烤派对,我们往往习惯于为自己制定一个后备方案。多数情况下,有个作为退路的B计划是件好事,它可以让我们在预定计划泡汤后仍然有其他的选择。但是我们可曾想过,有多少次A计划的失败其实是因为B计划的存在让我们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最终导致整个任务都没有完成呢?

B计划虽然是作为退而求其次的后备方案被设计出来的,但它往往具有A几乎所无法兼容的优点,因此很容易让人们在两者之间陷入徘徊。许多人会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权衡两个方案的利弊之上,最终在犹豫不决中丧失了时机,酿成了最坏的结局。例如有一位父亲试图用金钱赎回在战争中被俘虏的两个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救回一个儿子。这位慈爱的父亲在紧要关头无法决定救哪一个,牺牲哪一个,一直处于两难选择的巨大痛苦之中,结果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决了。

另一种情况是选择两者兼顾,即让A方案和B方案同时进行。例如一个本科生在毕业前选择同时备考研究生和公务员,这样做虽然可以让他多一分成功的机会。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两个计划严重地分散了他的精力,让他无法全力以赴地执行其中的任何一个,而他最初设想的两者兼得很可能会变成满盘皆输。

不仅如此,B计划还会让人们在执行A计划时,不知不觉地将其向B计划靠拢,试图使A计划具备B计划所特有的优点,最终导致A计划的流产。例如一个女孩明明已经拒绝了追求者B,而选择了更为优秀的追求者A,但却会忍不住去想如果当初选择了B会是怎样的,甚至用B的优点来同现实中的A作比较,最终导致她看不到A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并因为过于吹毛求疵而失去了A。

人们由于无法预见不同选择的最终结果,因此无法做出完美的判断和选择。例如有个人费尽心机地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本来只想抓几只火鸡就行了,但陷阱里的美食很快引来了12只火鸡,他立刻改变计划,准备把这12只火鸡全部抓到。正当他准备收网时,不巧有1只火鸡溜了出来,他于是想等12只都入笼的时候再收网,这时又有1只火鸡跑了出来,他又等箱子里有11只火鸡的时候收网……就这样,到最后笼子里1只火鸡也没剩下。这个故事里的人不停地被B计划干扰,屡屡地改变A计划,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见尽善尽美的决策目标本身就是愚蠢的。

计划着失败

更严重的是,对于一些人而言,B计划其实是计划着让原计划A 失败,这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至少对一部分人而言如此。

B计划虽然是作为后备方案被设计出来的,但它的执行前提却是A计划的失败。从心理学上看,B计划其实是对A计划失败的一种心理暗示。例如一对情侣原本情投意合,非常般配,但他们心中却都各自有一个候选对象,这是他们恋爱中的B计划。在之后交往的过程中,两人若偶尔有了冲突摩擦,心中既存的那种“原来真的不合适”的预设就会被强迫成立,最终难逃分手命运。

B计划还会使人们对A计划产生意想不到的偏见。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半途效应”,是指当人们追求一个目标做到一半时,常常会对自己能否达到这目标产生怀疑,甚至对这个目标的意义产生怀疑,这时候的心理会变得极为敏感和脆弱。而在此时,B计划的失败暗示就很容易左右人们的意志,最终使得A计划半途而废。

此外,B计划很多时候还会成为人们推迟甚至取消A计划的借口。例如一个人手头上有一份工作可以今天做完,但由于时间期限是3天,所以他就会有明天完成它的B计划,这样一来,不仅他执行A计划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而且到了第二天,他又弄了一个A、B计划,A计划是当天完成工作,B计划是再过一天完成工作,结果有了新的B计划借口,他第二天完成工作的计划又成了泡影,直到把工作拖到最后的期限才匆忙赶工。

综上,在制定各种规划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各种方案之间犹豫不决,因为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找出完美的方案。而一旦我们做出了选择,就不能再不断地怀疑自己最初的计划,只要自己坚定地走下去,每一条路都是正确的,只是其中的坎坷和风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