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26日】75年前的今天,发现精绝古城,让敦煌轰动世界的斯坦因逝世
【会七国外语的奇才】
1862年11月26日,斯坦因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母都是犹太人,却让他信了基督教。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所以他掌握匈牙利语之外,同时也会德语。
进入教会学校后,他又学会了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和英语。在大学阶段,他先后在德国维也纳大学,莱比锡大学和蒂宾根大学深造,毕业于梵语和波斯语专业,获博士学位。
1884年(22岁),他前往英国攻读博士后,学习东方语言和考古学。1887年,他被推荐到印度新建的旁普遮大学任行政长官,并兼任东方学院院长。从此,他一直英属印度工作。
【来自新疆的诱惑】
1889年,英国少尉鲍尔在新疆库车偶然发现了一本梵文古书,称为《鲍尔古本》,轰动一时。斯坦因便萌生了去新疆考察的想法,开始收集各种资料。并且,他有幸学会了摄影,得以在以后的探险活动中,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极有价值的照片。
1897年,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从瑞典启程,穿越无边浩瀚的中亚,抵达北京,震惊世界。各国探险队也不断在新疆有新发现,新疆成为全世界探险家瞩目的焦点。
斯坦因再也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向政府提出了探险计划。
(斯坦因和他的考察队在塔里木的留影)
【第一次中亚探险】
1900年(38岁),斯坦因怀揣着《大唐西域记》,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抵达和田,拜访了和田知州潘震,得到官府的许可。
很快,他在沙漠深处,发现了一座唐代佛教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并发现了《鼠神图》、《龙女图》等价值巨大的唐代木版画。
(《古代和田》中的唐代木版画插图)
1901年,他又偶然发现了汉代的精绝国故城——尼雅遗址。他组织进行大规模发掘,获得660余件文物,其中多为佉卢文与魏晋时期的汉文简牍,价值极高。
(斯坦因拍摄的尼雅遗址)
回到和田后,他还意外发现近些年在新疆发现的许多文稿,竟然是一个名叫阿洪的人伪造的。这些文稿备受追捧,许多学者在费尽心力研究,没想到竟是闹剧。
这次探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斯坦因出版了学术巨著《古代和田》,至今仍是研究中亚文物的必备书之一。
(阿洪伪造的古书,1896年售出)
【第二次中亚探险】
1906年(44岁),斯坦因再次来到中国新疆,去了几年前斯文赫定发现的楼兰古国。虽然晚来一步,但也有收获,他发现了一些佉卢文书、刻有“鄯善都尉”的东汉封泥、和其他一些珍贵文物。
(斯坦因在楼兰发现的3—4世纪的地毯,藏于大英博物馆)
1907年,他听说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便闻讯赶到敦煌,软磨硬泡收买了王道士。在藏经洞中,他惊喜地发现了唐代的《金刚经》(868年),是现存世界最早的印刷品之一。他最终用4块马蹄银(200两),带走了二十四箱佛经和五箱刺绣和绘画。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刚经(868年),藏于大英图书馆)
随后,他又去了哈密吐鲁番地区,考察了高昌古城和一系列石窟。在塔克拉玛干,进行了一次危险的南北穿越。在往和田的路上,他又发现了大量的佛教美术品,汉、回鹘、藏文写本。
(1907年的藏经洞)
这次探险收获极大,回去后他写了正式考古报告《西域考古记》。他展示从敦煌带回的古老佛经和精美绘画,震惊了整个欧洲。此后,各国考古学家如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鄂登堡、日本的橘瑞超等接踵而来,从王道士的手中拿走了大批珍贵文物,流散海外。
1909年,英国媒体将斯坦因评选为影响世界的15位探险人物之一。他的探险经历以连载的方式刊登在《泰晤士报》上,他的名字妇孺皆知。
(敦煌文书)
【第三次中亚探险】
1913年(51岁),他开始第三次中亚探险,重访尼雅、楼兰遗址,并再次来到敦煌莫高窟,从王道士手里买下570余件写本、绘画。然后又辗转到酒泉,探寻黑城古遗址,在废墟中发现大量西夏、吐蕃文书,还有一张保存完好的波斯文书;再重点考察吐鲁番,1916年离开时带走了182箱文物,回去后写下了《亚洲腹地》和《在中亚的古道上》。
(搬运文物)
【第四次中亚探险】
10几年后,1930年(68岁)他再次来到中国,试图进行第四次中亚探险。这时敦煌已名动天下,国内的爱国知识分子,对斯坦因痛恨不已,表示强烈抗议。中华民国政府就制止了斯坦因的发掘活动,并勒令斯坦因出境。
(勒令斯坦因出境文书)
【死在路上的探险家】
此后,斯坦因继续对伊拉克等地进行考察。1943年10月26日,81岁高龄的斯坦因获准进入阿富汗考察,不幸着凉,引发中风,死在了考察的路上。
斯坦因堪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他四次中亚探险带回的文物,全部捐赠给了英国和印度博物馆。回忆起自己在中国西北地区经历时,他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
许多人痛恨他盗取了敦煌文物,其实在那个极其混乱的年代里,即便没有斯坦因,谁又能保存好这些文物呢?如果没有斯坦因,今天的敦煌莫高窟,恐怕会默默无闻,只留下一个破烂的洞窟吧?
(大英博物馆藏经书)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146篇作品,营员“北冥有鱼”的第6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