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书,终于知道自己为啥减肥总失败了……

“熬夜不利身体健康啊。”“习惯了。”

“总是刷剧对眼睛不好。”“习惯了。”

“久坐不动容易生病。”“习惯了。”

在生活中,“习惯了。”在社交场合中简直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成功地锁上任何对你有益建议的门。

面对喜欢向别人推销健康生活理念、人生成功经验、提升生活幸福感小技巧的人,你表示不想说话并向对方扔了句“习惯了”也是再实用不过的方法。可是,等等,为什么你要拒绝这些对你有益的事情,为什么你的习惯时时在阻止你变得更好?

《习惯的力量》一书向我们表明,不止那些根深蒂固的不良生活嗜好,我们日常生活中40%的行为都出于“习惯的力量”。我们无意识地在相似的时间醒来,用一种方式刷牙吃早餐,滑入驾驶座一边像个智能机器人一样开车一边开始回味昨天看的电视剧剧情。习惯的力量帮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琐碎时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怪有人试图撼动它的时候,我们会拿出最大限度的麻木态度来抵抗。但是我们只能止步于此,任由不论好坏的习惯塑造我们的人生,不能做出任何改变吗?

《习惯的力量》封面 (图片来源:豆瓣)

《习惯的力量》作者查尔斯·都希格显然不这样想,他参考了上百项学术研究,采访了大量学者、高管,试图弄清习惯的原理,让人们掌握这种力量并用来实现更好的人生。

习惯是怎样运作的

书中所有的章节都围绕着如何掌握习惯的原理,并据此作出改变。那么习惯的原理是什么呢?都希格提出关键的四个因素:暗示、对奖赏的渴求、惯常行为和奖赏。当一个暗示出现的时候,大脑开始期待暗示对应的结果,选择一个对应的自动化流程,做出系列反应,获得这个反应所预期的奖赏。举个例子,有吃零食习惯的你看到一盒饼干(暗示),想象吃到它的快感(渴求),顺手从中取了一块(惯常行为),获得进食的满足感(奖赏),笑得像个两百多斤的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大脑的决策是罢工的,从伸手取饼干到将饼干放进嘴里,你超标的体重数字、饼干的卡路里、你低头吃饼干那一刻瞥见的肚腩都在脑海里消失了,只剩下饼干入口前,大脑里就如潮水般涌来的愉悦感。

我们有某个时刻会跟打了鸡血一样许下类似诺言:“我一定要改掉吃零食的坏习惯!”但是一段时间后,继续抱着一包薯片边吃边说真香。

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说要“改掉”的时候犯下了错误,我们希望通过抑制让它消失。但是习惯是如此便捷好用的自动化流程,大脑不会让它消失。你的大脑发出“不要吃!我们在减肥”的指令时,流程已经完成了,你惊讶地看着沾了油脂的手指,不敢相信自己做了什么。又或者,你的理性在惯常行为发生之前赶到,但是几次之后,总是对渴求落空的大脑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不要吃”的禁令慢慢开始迟到,甚至缺席,然后你也这样放过了自己。

习惯的回路 (图片来源:本文作者绘制 )

改变习惯的方法:新的渴求、新的行为

了解到习惯的原理来自于暗示-渴求-行为-奖赏之后,我们对改变习惯就有迹可循并且有了信心。试验发现中断渴求对心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改变习惯的失败。那么弄清自己渴求的是什么,以及找到新的健康的渴求作为替代就成为了改变的习惯的关键。吃零食可能是出于对无聊的消遣,你可以在吃零食的暗示出现后选择可以打发时间的行动,比如找好朋友聊聊天转移注意力。当对零食的渴求被找朋友聊天的渴求替代时,一旦你遇到无聊的暗示时,大脑就自动进入了找好朋友聊天的模式,从而将零食忘在了脑后。

吃零食习惯的回路 (图片来源:本文作者绘制 )

改变后的回路(图片来源:本文作者绘制)

改变习惯的根本因素:动机

看到上面那一段,你可能会想跟朋友聊天吸引力太弱了啊,我还是想吃饼干。说实话,我写那段的时候也满脑子想着饼干。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习惯的吸引力比饼干还强烈,光想想就难以抵御它们的诱惑,我们怎么保证新习惯能战胜它们呢?这就涉及到了你改变旧习惯的决心。

书中提到,很多人在树立了新的习惯后,在巨大压力前会因循自己的旧习惯。比如已经摆脱了酒精纠缠的戒酒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压力会重新选择酒精的庇护;刻苦训练的运动员,面对巨大的比赛压力会不由自主用起自己的旧动作。只有当他们遭遇了或者目睹他人遭遇了生活重大变故时,他们才会选择在压力面前不退缩,坚定地使用新习惯。比如酒鬼差点在酒驾中害死自己的孩子、运动员目睹了教练家庭发生了惨剧。这些事由触发了人们使用新习惯的坚定信念。

简单说来,就是你改变这个习惯的动机是什么。“我就是为了喊喊口号发朋友圈啊。”这种动机,无论再好的方法第二天你还是会掉入坏习惯的泥潭里不可自拔。“再不减肥就要死了。”这种动机,你第二天就会开始找各种办法让自己塑造良好的饮食习惯了吧。只有审视自己改变习惯的动机,才可能坚定地遵循良好习惯的模式走下去。并非习惯不可改变,可能只是你并不那么想改。

具体怎么做

生活中的习惯有很多种,也不会像吃饼干一样那么简单,并不存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可以马上改掉坏习惯。但是如果你确实摆出了要与坏习惯决一死战的姿态,书中还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框架给你参考:首先你要找出你的惯常行为,是什么行为在影响你的健康、成长;其次用奖赏做实验,测试出哪种渴求在驱动你的惯常行为;然后将暗示隔离出来,从生活中海量的信息找出是什么导致你惯常行为的出现;最后制订计划,循环地执行,直到它成为你的新习惯。

为什么听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只是听而已,没去做啊。不如从这本书开始,着手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吧。

作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