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中,总共有三个以“周”为国号的朝代,分别是宇文泰、宇文护的“北周”、武则天的“武周”以及郭威、柴荣的“后周”。五位大咖凑在一起,并非偶然。他们破除旧习,改革进取,积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少有的改革派皇帝。闲话少叙,是时候展示五位大咖的真正实力了。
北魏(386年—534年)_图
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由鲜卑化汉人高欢和鲜卑人宇文泰掌权。东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占有优势,西魏偏居关中一隅,地贫物薄,实力羸弱。面对外内交迫的危机,宇文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他先后在大统元年(535年)和大统七年(541年)分布诏令和新制,建立“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为主的36项改革措施。在宇文泰的带领下,西魏的内政事务蒸蒸日上,国家实力逐渐增强。
国家不但要经济好,还要军事强。宇文泰在军队建设上,着实花了一番心思。他创立一套具有鲜卑特色的军事制度,称为“府兵制”。
在形式上以采取鲜卑八部制,设立八柱国。宇文泰为实际统帅、西魏宗室元欣挂了个空衔,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等六人为柱国大将军,统率六部。
每个柱国大将军下有两个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有两个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共四十八仪同。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一个开府领兵两千,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
西魏(535年―556年)_图
至于士兵的来源,宇文泰推行均田制,在得到土地的农民中抽丁为兵。被征兵的农民平时耕地训练,战时行军打仗。兵户可以免除徭役,退役后还可以优先得到口分田,战死了口分田由子孙继承,还免租调。对于有功的将领将继承鲜卑三十六国和九十九姓。各部所属的士兵皆以他们的主将的鲜卑姓氏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么做不仅保留了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又改善了士兵的地位,提升了战斗力。
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次年初,北周建立。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党兄宇文护掌控朝政,他继续加强和巩固府兵制。经过二位大咖数十年的努力,北周军事实力显著增强,最终上演“蛇吞象”,攻灭北齐。府兵制在战争期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杨坚认识到府兵制的重要性,继续保留府兵制。直到唐玄宗时代,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名存实亡。天宝八年(749年),延续二百多年的府兵制退出历史舞台。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_图
接下来登场的是被历史学家称为“政宏贞观、治启开元”的武则天。她以政治家的气魄,废唐建周,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改革创新,武周政权欣欣向荣。在她众多改革举措中,对科举制的完善和创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武则天对科举制主要进行了三项改革。
首先,在科举制度中设置进士科。武则天是个文艺女青年,喜欢诗词歌赋之类的小清新,因此她对文人比较偏爱。更重要的是进士科不仅考的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考验。如此一来,世家子弟和平民百姓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其次,举办制科。制科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不定期科举考试。考试主要以策论为主,也涉及经史和诗赋。不但平民可以参加,有身份和有官职的人也能参与制科。武则天平均一年半举办一次制科。参加制科的少则一千多人,多则二千多人。“文策高者,特赐与美官,其次与出身”,提高了人才的使用效率。
唐朝的武举_图
最后,开创武举。顾名思义,重点考核个人的军事素养。考试分为七个项目:靶射、骑射、步射、身高相貌、言论、举重(翘关)。只要通过考试,就能被录取。此举破除了文人才能考进士的限制。凸现了武则天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政策方针。
科举制具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特点,考生没有年龄、地位、家族等条件限制,唯才是举。正因如此,科举制延续了1300多年,为国家挑选了三十多万人才。纵观古今,目前的高考也是由科举制转化而来。当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发现科举制是一项非常好的选拔制度。由此科举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播,至今还没有找到其他方法替代科举制。
郭威(904年-954年),即后周太祖_图
郭威和柴荣等了好久,终于轮到他们了。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时期最后一个朝代。虽然只有短短九年,并不影响郭威和柴荣成为一流君主,他们的功绩可以用“文治武功”来形容。在他们俩的精心治理下,中国出现了由战乱向统一的趋势,社会安定祥和,经济逐渐好转,百姓生活改善,是五代时期少有的繁荣期。
郭威在五代君主中是个“另类”。他登上皇位后,立刻着手治理国家,革除弊政,减徭轻赋,用“文治”形容他,再贴切不过了。出身草根的郭威,对民间疾苦有切身体会。他从改善民生入手,减轻百姓负担。郭威一方面罢除牛租。早在后梁,朱温征伐淮南,获得数万头耕牛。朱温将其分给百姓,收取牛租。没想到数十年后,耕牛早就死了,牛租早已名不副实。郭威下令取消这一过时的税收。另一方面撤销营田务。营田务,是唐末以后由户部在中原地区设置的,直接管理农业生产的机构。由于苛捐杂税众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郭威下令撤销营田务,农民原来使用的田地、房产及其生产资料归农民永久所有。另外,郭威减轻了走私酒和酒曲的处罚,放宽了牛皮的管理,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后周的经济发展。
周 北汉_图
郭威为后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柴荣即位后,加强了对外征伐,以“武功”加快了中国的统一。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在高平击败北汉和契丹联军,取得了战略主动。同时,他整顿军纪,训练禁军,选拔人才,使得后周军队焕然一新。显德二年(955年),后周军队伐蜀,取得收复了秦、凤、阶、成等四州。随后的三年间,柴荣三次亲征南唐,完全占据了淮南十四州,与南唐隔江而望。显德六年(959年)一月,柴荣在征讨契丹途中,身染重病,当年夏天病逝。有了郭威和柴荣的积极推动,中国再次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可以说,他们俩为宋朝三百年基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位大咖逐一展示了他们的实力,虽然身处的时代不同,改革的出发点不同,改革措施也不一样,但是大咖们破旧除弊,勇于创新的精神,历久弥新,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创立和采取的制度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制度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有作为才会有地位,五位大咖用行动赢得了民心,为此,历史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文:计白当黑
参考文献:《魏书》《新唐书》《中国古代王朝》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