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滑坡断流而成的金沙江堰塞湖到底有多危险?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地质时代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事件背景:据四川、西藏2省(区)救灾部门报告,10月11日7时许,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应急管理部牵头多部门应急联动处置,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机制。

为什么会出现堰塞湖

一般都发生在河流发生去均夷化,深切河曲,形成V字型峡谷的地段。

一般造成堰塞湖的情况有两种:

一是连续降雨,造成河道两岸的山体岩体力学性质变化,导致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大量的土石方截断河流;

二是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导致山体部分断裂、位移,崩塌最终截断河流。

堰塞湖的危险在哪里

由于堰塞湖是截断正常流动的河流形成的,会短时间内增大河道宽度和河道蓄水量,主要的威胁也有两个:

一是河水上涨会危及上游沿岸居民,漫堤、改道等情况使上游面临一场洪涝灾害的威胁;

下游则会面对短期断流,影响正常取水等,然后堰塞湖改道或突然打开堵塞后,超额的流量冲击下游的水利设施,对水利设施产生极大的冲击,而河道弯曲处极有可能因此而发生天然的裁弯取直。

堰塞湖这些情况,原本是自然对现在环境的破坏性调整,一方面强烈的冲击原来的自然地理条件,一方面也为这些逐渐趋于稳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环境和生命的变化带来了动力。

如何处理堰塞湖

一般处理堰塞湖的思路同大禹治水一样,疏导为主:

"疏"就是清挖堵塞的河道,这种方法一般面对降雨造成山体滑坡,清挖工作量不大,可以短时间打通河道;

而"导"则是面对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更大规模的堵塞,由于清挖的土石量特别大,无法短时间完成,先行架设导管,利用虹吸原理,对源源不断的水流进行分流,为清挖工作争取时间;

最严重的就是强震引起的整体山体移位,清挖工作无法完成,会主动重新规划水道,是之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改道,是损失在可控范围内。

减灾防灾的难度在哪里

面对突发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难处在于,由于堰塞湖发生是以其他地质灾害为前提,这些灾害同样会破坏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是救援抢险队伍难以到达现场并展开行动;

更大的困难则在于很难完全取得那些身处危险区域,但危险却没有在眼前区域的群众的支持,这些需要强而有力的执行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对减灾防灾参与人员的巨大考验。

归根到底,抢险,这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

尾记:这是自国家部委改革成立应急管理部以来首次处理该类型险情,通过应急响应机制,帮助地方政府完成西藏、四川2.1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应急单位第一时间到达核心区,并传回清晰视频画面,供后方分析研判,截至10月14日17时,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在此次险情处置中未出现大的险情,未出现人员伤亡,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