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后,他选择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于煤山自缢殉国。他在遗言中以自己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他选择自缢而没有逃命的原因——“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首先,他认为明朝之所以灭亡,责任全在那些大臣身上,其次,他不选择逃跑,是出于君王死社稷的义务。
崇祯帝确实曾经有过南迁的想法,甚至都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在李自成全力攻打北京城之前,他就和大臣们商议此时的应对策略,但是大臣们却很少有人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长篇大论几乎可以总结成“您是皇帝,您看着办”。也的确曾经有人劝说皇帝南迁,毕竟太祖皇帝建都南京,成祖迁都后南京也一直是陪都,现在形势危急,皇帝巡幸陪都既能缓解局势,也不丢面子啊。可是绝大部分大臣们都认定这是一个逃亡行为,但凡有点骨气的人,都不应该同意!
别说南逃了,就连与清兵议和都遭到了大臣们的否决。当时满清可能尚且没有统一中原的野心,也自认为没有这种实力。崇祯曾与兵部尚书辰欣甲达成共识,与清兵议和,缓解局势,不料却提前走露了风声,大学士谢迁在朝臣面前显摆自己得到的内部消息,高调宣布:“上意主和,诸君幸勿多言”,此话一出,大臣们马上炸了锅——咱可都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铁骨铮铮的大明子民,怎么能与蛮夷议和!迫于朝臣们的压力,崇祯放弃了议和的计划。
在李自成攻打北京期间,崇祯帝曾经心存侥幸心理,毕竟之前后金也曾多次包围北京,但都转危为安了,后金正规军尚且无法攻破都城,李自成的流寇又能怎样?
崇祯没想到的是,李自成这次对北京的进攻完全与后金不同——他们几乎已经占领了明朝的半壁江山,攻下北京就是夺取了全国性的胜利,自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所以,自三月十七日对北京展开全面攻击之后,李自成就顺利地进入了北京城。
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砍死、砍伤妻女之后最终选择了自缢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