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10月8日,第50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尘埃落定,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分享了这项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国际奖项。然而事情似乎有点不对……前两天陆续揭晓的其他四项诺贝尔奖,明明全都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啊?其实,除了资格不够老之外,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有不少其他特别之处。眼看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经济学家们又最热衷数据分析,我们就姑且来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数据分析吧。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分享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大数据之一:12
根据超级炸弹人诺贝尔老爷子1895年的嘱托,现如今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在1901年有了第一批获奖者。然鹅,那时的诺贝尔奖只有和平奖、文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等五个奖项,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根本连一小脸都没露!
十九世纪末期,凯恩斯、熊彼特等一班日后的经济学大佬还在念书,没有经历过大萧条腥风血雨的经济学也稍显稚嫩,没被诺老爷子看上倒也并不奇怪。到了1968年,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之下的世界经济欣欣向荣,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各大经济学流派百家争鸣,一众北欧经济学家们也在学界崭露头角。于是,扮演着央行角色的瑞典银行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借重诺贝尔奖的盛名,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学奖项,好为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央行的经济学家们站台。
凯恩斯开启了二十世纪的经济学革命(图片来源: richtopia )
1968年正值瑞典银行300周年大庆,由他们掏腰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横空出世,并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69年首次颁奖。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是个搭便车的山寨货。或许是多少有点心虚,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对于奖项的英文名称一直很纠结。从1969年到现在,他们居然先后搞出了12版英文译名,当下在用的版本是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奖章(图片来源: MIT )
大数据之二:50、81、25、19、6
主要是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波及,或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推举出合适的人选,五个正牌诺贝尔奖都曾经出现过一些年份里没有颁奖的情况。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被暂停了,原因是瑞典文学院“及时”爆发了丑闻。可能是世界实在不怎么太平,诺贝尔和平奖居然累计有19年没有颁发。
作为不那么“根正苗红”的后来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这方面倒是表现优异,从1969年开始的50年里年年如期颁奖。在所有六个冠以诺贝尔奖之名的奖项之中,诺贝尔经济学奖保持了难能可贵的唯一“满勤“纪录。
除了诺贝尔和平奖可以颁发给组织之外,一个年度的某项诺贝尔奖最多只能颁发给三位获奖者,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如此。在已经颁发的50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中,总计产生了81位获奖者。其中,25位经济学家单独获奖;总计19次奖项由2位经济学家分享,共计38人;总计6次奖项由3位经济学家分享,共计18人。
第 50 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 (图片来源: yesilgazete )
大数据之三:67、51、90
说起和经济有关的话题,随便找个大老爷们就能侃得天花乱坠。然而一位真正的经济学大师的养成,却离不开博采众长的终身学习、严谨长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想让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和拉帮结派,组团怼一怼其他经济学大佬也都是必须滴。而且,不攒够N多道友和弟子给瑞典皇家科学院写推荐信,又怎么能证明自己是“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呢?
完成这些打怪升级任务都需要大把时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因此大多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超过了67岁,在所有诺贝尔奖当中是最“老龄化”的。
诺贝尔和平奖有17岁的获奖者,诺贝尔物理学奖有25岁的人生赢家,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年轻”得主却是51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最高龄纪录,则是由2007年获奖时已经90岁的莱昂尼德·赫维奇保持,这位老爷子一度也是年纪最大的诺奖获得者。不过,这个纪录在几天前被成功改写,96岁高龄的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荣获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些老人家可真硬朗…..)
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保持着诺贝尔经济学奖最年长获得者的纪录,他在 90 岁高龄时荣获 200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从某种意义上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首要条件是您老必须活得足够长。如果凯恩斯这位经济学泰斗能熬到86岁,必然是妥妥的首届获奖者呀。
大数据之四:1
在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的印象中,纯理工科大学大多是和尚庙,经管学院之流的“文科”院系倒是盛产萌妹子。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对女生绝对不友好。即便是以践踏普通人智力尊严著称的物理学,在100多年间也涌现了3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长达50年的历史中,却仅有1位女性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她就是2009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所有颁发给个人的诺贝尔奖奖项中,女性获奖者的比例勉强超过5%。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女性占比却只有1.23%!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唯一一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图片来源: indiana )
为什么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如此稀有?其中的原因或许比经济学理论还要复杂。然而身为经济学界的史诗级Boss,琼·罗宾逊这位美女经济学家被诺奖遗忘这件事,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自己抢着背上的锅。不客气地说,女性获奖者的几乎完全缺席,反映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思维局限性。经济学毕竟是一门关乎人性和伦理的社会科学,有意无意地忽视一半人类独特的理性与智慧,对于经济学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不是什么幸事。
1920 年代的琼 · 罗宾逊,她是少数没有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大师之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大数据之五:57
与很不待见女经济学家相反,诺贝尔经济学奖却是最偏爱美国的诺奖奖项。多达5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拥有美国国籍或是包括美国的双重国籍,在全部获奖者中的占比高达70%以上。再考虑到不少获奖经济学家虽然是外籍人士,却在美国开展学术活动,诺贝尔经济学奖简直可以改名为美国经济学奖。
从1969年到1988年的20年中,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既有萨缪尔森、弗里德曼这些美国大佬,也有纲纳·缪达尔和俄林等本土大师,连苏联人列昂惕夫和康托罗维奇也能成功上位。前20届的26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赢家之中,美国经济学家正好占据半壁江山,国籍比例还是比较符合经济学发展实际的。
1970 年,保罗 · 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学者(图片来源: positivists )
到了1990年代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却几乎成了美国主场,美国之外的获奖经济学家可谓寥若晨星,2018的颁奖结果也延续了这种走势。探究诺奖为何如此画风突变,美国经济学界的骄人实力固然功不可没,全球政治、经济大趋势的深刻演化却是更重要的原因。随着苏联帝国的轰然崩塌,欧盟日益沦为国际舞台上的政治侏儒,美国俨然成了小小寰球上唯一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霸主。经济和政治向来密不可分,反映美国意志的美式经济学理论,自然也就成为了“赢者通吃”的绝对主流。在未来的N年里,被历史车轮碾过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想必还得继续接受美国经济学家们的霸气统治。
大数据之六:0
通常来说,一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角色越是重要,该国的经济学家就越容易受到诺奖的青睐。但是,前任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以及现任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成绩单上的记录却都是“0”。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家伙,才会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们的菜?
无论是从设立的初衷,还是从实操的套路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凯恩斯的小弟们鼓吹政府干预市场,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这些“看得见的手”,熨平经济周期以保证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却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带来真正的经济均衡,乱印票子的所谓积极货币政策才是问题的根源。然而,不管斗得如何鸡飞狗跳,“资本主义好“却是所有欧美主流经济学流派,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永远的主旋律。
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换句话说,一个诺奖评委眼中的“主流”经济学家,必然要以欧美特别是以美国的经济模式构建理论体系。然鹅,日本大搞财阀+政府主导,根本不是正宗市场经济国家好不好?你个中国更不用说,我们根本就不想承认你们的市场经济地位!面对不按套路出牌的东亚各国,从欧美舶来的经济学理论很容易水土不服,相应的经济学研究也就很难做出名堂。至于那些“有中国(日本)特色的经济学”,各位欧美经济学大佬的心里更是拒绝的。如此高大上的诺奖,是不可能颁给你们这等经济学异端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颁给你们滴!
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都必须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路(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看穿了这一切,就不难理解中国和日本经济学家的处境了。想要打破中日经济学家的诺奖零封魔咒,怕是只能等待欧美主流经济学界,特别是诺奖评委大人们放弃傲慢与偏见了。当然,等到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宝座的那一天,搞定诺贝尔经济学奖还能叫个事?
参考文献:诺贝尔奖官网
作者:秦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