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朝西北地区处于动荡不安之中。1865年,与新疆接壤的浩罕汗国乘着清朝内部混乱,派将领阿古柏入侵新疆。由于清朝在西北地区的兵力投入严重不足,所以阿古柏的军队迅速在新疆侵占了大片领土,并自立为王,建立了“洪福汗国”。
与此同时,北方的沙俄(沙皇俄国)也在1871年6月出兵占领了新疆伊犁地区。为了掩盖自己的侵略行径,沙俄假惺惺地声明俄国只是代替清朝维护这一地区的安全稳定,一旦清朝重新控制新疆,就将伊犁交还给清朝。事实上,沙俄显然认为软弱无力的清朝再也不可能恢复其在新疆的统治了。
不过,让沙俄统治者想不到的是,在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晚清名臣左宗棠率领清军成功消灭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全部领土。按照沙俄此前的声明,俄国此时应该无条件归还伊犁,但驻北京的沙俄公使却在这个问题上一再推延。
为了尽快收回伊犁,清朝总理衙门派遣大臣崇厚出使俄沙俄。由于当时信息沟通不便,所以崇厚被授予一等钦差大臣衔,拥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崇厚
崇厚是个无能的满洲贵族,他对这次外交使命全然没做准备,对国际形势和伊犁的地理状况也一无所知。当他到达俄国后,受到了沙俄贵族的热情招待。一直对西洋人有所畏惧的崇厚被这突如其来的阿谀奉承搞得晕头转向。由于当时崇厚家中发生了一些急事,他急于回去料理家务,所以在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中就显得急不可耐。最终,崇厚与沙俄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条约规定将伊犁交还给中国,但实际上却有十分之七的土地割让给了沙俄,其中包括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此外,作为沙俄“让出”伊犁的补偿,清朝还要赔付五百万卢布(折合银子二百八十万两),同意沙俄在清朝七个重要地点设置领事馆。
当《里瓦几亚条约》的内容以电报形式发往北京时,京城总理衙门里的官员们气得说不出话来。总理衙门立即致电崇厚,令其不要在条约上签字,但崇厚却回电说条约已经缔结,重新谈判已无可能。在条约上签字后,崇厚未经奉旨就擅自回国去料理他的重要家务去了。
《里瓦几亚条约》的签订让清朝官场群情激昂,总理衙门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归还伊犁还不如暂不交还。左宗棠则担心清军将士浴血奋战拼出来的战果会因崇厚的愚蠢行为而付之东流。一时间,满朝文武要求严惩崇厚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来。作为当时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对此条约也感到非常震怒,于是她下令将崇厚缉拿下狱,秋后问斩。
不过,判处崇厚死刑的决定却在北京的洋人圈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西方外交代表认为崇厚所作所为虽然糊涂,但他们不能对一位外交官同事遭到不人道待遇而置若罔闻,因此纷纷提出强烈反对。英国外交代表甚至把这一情况上报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后来,维多利亚女王亲自给慈禧太后写信求情。1880年6月26日,慈禧太后宣布暂缓执行崇厚的死刑,改为囚禁。
▲曾纪泽
之后,清廷又派出外交经验丰富的曾纪泽(曾国藩次子)出使沙俄,重新就伊犁问题展开谈判。在曾纪泽的不断努力下,原本表示寸土不让,并以武力相要挟的沙俄最终同意修改条约。沙俄将伊犁(包括战略要地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绝大部分地区都交还给中国,只是最西部几个村庄因收容了不肯回中国的难民而割让给沙俄。沙俄在中国新增领事馆从七个减为两个。赔款费用从五百万卢布增加为九百万卢布(折合银子五百万两)。
1881年2月24日,中俄双方正式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伊犁终于重新回归中国。
事后,国内外舆论都对曾纪泽的这次外交谈判给予了极高评价。西方权威报纸发表评论说:“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