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十三年到六十年,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清代为制造皇家御用品的造办处制作了四批刀剑。第一批刀剑包括腰刀三十把和佩剑三十把,刀剑均分“天”、“地”、“人”三个级别,每级又分上下两档,一档有五把刀或剑。每档刀剑都单独盛一箱,合计十二箱。乾隆帝十分重视这批刀剑的制作,曾多次对其细节,诸如名称、纹饰、用料等作出批示。六十把刀剑从乾隆十三年开始制作,到乾隆二十二年制作完毕,前后耗时十年。六箱刀总称“湛锷韬精”,六箱剑总称“神锋握胜”。
▲乾隆御制腰刀,天字十九号,铭文“柔逋”,玉质直柄,鞘外裹金桃皮编织物
三十把腰刀的形制相似,重量在二十三到三十一两之间。第二批为腰刀十把,于乾隆四十四年制作完成,分两箱各五把,一箱称“云文韫宝”,别号“龙”;一箱称“霜锷合清”,别号“虎”。第三批为腰刀十把,于乾隆五十八年制作完成,分两箱各五把,一箱称“宝冶凝涛”,别号“凤”;一箱下落不明,名号无存。第四批为腰刀十把,于乾隆六十年制作完成,分两箱各五把,一箱称“德耀祥金”,别号“精”;一箱称“功全利器”,别号“神”。第二、三、四批腰刀共三十把,亦分天地人三级,每级十把。后三十把刀重量较轻,均为十八两。
▲故宫博物院清代寒锋刀
六十把腰刀的形制相似,具体如下:
刀刃为雁翎刀样式,两面开有血槽,表面用金、银、铜丝嵌成花纹和文字。刀刃靠近刀镡处一面为级别编号,如“地字一号奈阿”,铭文外围绕花纹;另一面为“乾隆年制”及与刀名相搭配的图案,如 “奈阿”刀的图案为武士月下试刀,“涌泉”刀的图案为武士持刀做出踏水动作。
▲乾隆御制腰刀,人字五号,铭文“鲤腹”,木质直柄缠丝,鞘外裹绿鲨鱼皮
刀柄分木柄和玉柄两种,木柄为木质缠明黄丝绳;玉柄均为整块玉石雕成,表面镶嵌宝石,雕刻花纹。玉柄的材料有青玉、墨玉、白玉三种,形状分弯柄和直柄两种。刀鞘分木质蒙绿鲨鱼皮(其实为鳐鱼皮)和木质蒙金桃皮两种。鲨鱼皮表面粗糙,有很多细小的粒状凸起,乾隆帝不认识鲨鱼皮,在对刀鞘材质样式进行调整的旨意中,随口称其为“红子儿皮”和“绿子儿皮”。造办处不敢纠正皇帝的命名,便按照原话记录在档案中。
▲乾隆天字三号孔纯刀
金桃皮是清代皇室常用的饰材,据满族人西清所著《黑龙江外记》卷八中记载:金桃皮是一种植物的外皮,这种植物生长在齐齐哈尔城东的山上,高64~96cm,树皮外面为赤黑色,内面为金色。这种植物虽然带有桃字,但并不结桃子,每年春天,当地政府都要向宫廷进献金桃皮。金桃皮在使用时需要裁成细条,以内面朝外,可直接使用,也可编制成片后使用。金桃皮除了用来包裹刀鞘外,还可以用来缠绕弓矢。刀镡、柄首、鞘口、鞘尾等配件均为铁质镀金,配件表面遍布复杂的花纹,并镶嵌各种宝石。部分刀的刀镡为镂空的圆盘,内部有可以活动的铁质小龙。
▲故宫博物院清代御制刀
盛刀的箱子用楠木制作,四角包铜,下部有四足雕花底座,上部有铜提手。木箱表面铭刻文字,包括级别编号、刀重等。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