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丙烷本无罪,请勿让其背黑锅!
眼用全氟丙烷是眼科手术中常用的医疗辅助气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玻璃体-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眼内填充气体材料,能使色素上皮细胞与视网膜感觉层牢固粘连,限制增生的细胞和生长因子的活性,在临床上可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愈合。一般在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顶压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就会使用全氟丙烷。
实际上,许多患者选择做这个手术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视力,同时也是为了保持眼球完整。如果不做这个手术,一些患者的眼球就会萎缩。由于其实用性,全氟丙烷气体已经被国内外“检验”应用数十年,且被认定为绝对安全气体。
因此,眼科手术中使用全氟丙烷气体仅仅是利用这种惰性气体的性质帮助患者避免术后视网膜粘连而引起视力下降,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所以对眼部并无损害。然而,只有安全的,符合规范的气体才可被医疗机构使用,而这起致盲事件中,患者是因为使用了有质量问题的气体,才导致了一系列的术后不良反应,与气体本身没有关系。所以,安全气体变问题气体,全氟丙烷也表示很无辜。
视网膜脱离手术
全氟丙烷是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及玻璃体手术的眼内填充气体材料,而致盲事件中的大部分患者也是在接受这种手术时被注射的问题气体,究竟这种手术是什么?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 眼球结构
在了解视网膜脱离手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眼球的结构。
如上图所示,眼球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 什么是视网膜脱离?
由眼球的结构可以知道,视网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眼部组织。如果把我们的眼球比作照相机,所谓的视网膜脱离就如同照相机的底片掉了。在医学上,视网膜脱离指的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它本身的色素上皮层分离,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潜在性间隙,所以当疾病出现时,色素上皮层便很容易和神经上皮层分开,间隙增大,就可造成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图示
视网膜脱离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脱离累及黄斑,还会造成视力下降,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越及时,视力保留的越多。?
◆ 视网膜脱离的早期症状
视网膜脱离也有一些普遍的早期症状,这些早期症状也可以帮助患者对自身情况作出基本判断,以便正确求医:
1. 视力障碍。由于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视力障碍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也不同。患者在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随着视网膜脱离范围的扩大,才发觉视力下降。如果脱离波及视网膜黄斑部,还会伴有视物变形、变小症。
2. 闪光感。由于视网膜受牵拉,所以患者感觉有闪光,多是向某方向注视时才出现。
3. 飞蚊症。眼前有黑影飘动。黑影呈烟雾状、细点状、片状或不规则环形等,形状常变换,很似眼前有小虫飞舞。这是老年人和近视眼患者常有的症状。
4. 眼前幕状黑影遮挡。视网膜脱离相对应的视野内会出现幕状黑影遮挡,随视网膜脱离的扩大,黑影呈幕状逐渐扩大。
◆ 发病原因
视网膜脱离与年龄、视网膜本身的状况、玻璃体变性及眼球本身甚至遗传因素都有关系,主要是由于视网膜变性与玻璃体变性造成的。由于视网膜构造复杂,血供独特,易于因种种原因引起变性,包括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霜样变性以及铺路石样变性等。而常见的玻璃体变性也往往发生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包括互有联系的玻璃体脱离、液化、混浊、膜形成、浓缩等。
除此之外,一些危险因素也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诱发因素,如高度近视、眼外伤、眼外肌运动以及遗传因素。
◆ 如何治疗
目前,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手段有眼底激光、手术复位还有现代玻璃体手术,但不管是哪一种治疗方法,都是确诊越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通常患者都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中按照具体情况要做眼内激光光凝及膨胀气体填充或硅油充填手术,目的是靠气体或硅油的顶压作用促进脱离的视网膜重新生长附着在眼球壁上。
“在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及玻璃体手术时,全氟丙烷做为眼内填充气体材料,用量一般非常少,膨胀气体一般在两周内吸收。如果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时候选择硅油作为填充材料,患者需要在3-6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取出硅油,因此临床上使用气体填充是许多患者的首选,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成本也更便宜。”——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主任汪军
因此,在做此类眼科手术时,眼用气体的使用要比硅油更加地普遍。
护眼小妙招
眼球内的神经组织精密复杂而又十分脆弱,轻微的侵害都有可能造成对视力的损伤。如何防患于未然,也是我们每个人关心的事,在这里,小编也给大家一些建议:
1.中高度近视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2.中高度近视者要防止用眼过度疲劳(尤其是电脑一族)。
3.防止眼外伤及头颅剧烈撞击。
4.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前出现闪光、火花或眼前总有一块黑影遮挡要立即就医。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