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末年,市场上流通有很多种银币,如各国的银元,也有国内各省自铸的银元,形状、含银量不统一,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给民众造成很大影响。
“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俗称“袁大头”。
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的来历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成为正式大总统。为了巩固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与“称帝”作准备,于是决定全国统一币制,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在全国通用。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拍卖成交价:RMB280万
民国三年(1914)2月7日,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施行细则》,接着币制局公布《稽查造币厂章程》,财政部公布《造币厂章程》,规定“各种货币之祖模,皆由总厂铸发。(《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奥地利籍中国货币金融问题专家耿爱德在其著作《中国货币论》中记载:“袁像祖模为天津造币厂雕刻师乔治(意大利籍首席设计师及总雕刻师)君(L.Giorgi)所制,袁像作半侧面形,此模未经采用。第二次所制者,袁像作侧面形,向左,此模由天津总厂分配各省。”
同年12月24日,天津造币总厂首先开始鼓铸一圆新银主币。次年,宁鄂两厂相继开铸, 其后粤奉浙等厂也相继开铸。
1915年10月,袁世凯将各省、区进行一次“国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代表召集至北京,进行所谓“国体投票”。投票那天,1993名代表全部赞成君主立宪,还一起三呼“帝国万岁”。但明眼人一下子就知道其中的猫腻:完成这样一个规模的选举和投票,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且连一张废票或反对票也没有……全票通过的袁世凯接受了帝位,但没有立即举行登基大典。主要还是当时日、英、法、俄、意五国公使,认为帝制会引起中国国内内乱,照会北洋政府缓行帝制。袁世凯连忙声称:年内不变国体;背地里却继续进行帝制活动,并封爵。12月25日下令将翌年改为洪宪元年。1916年元旦,袁世凯开始自称中华帝国,年号洪宪,但对外仍自称中华民国和民国总统。帝制与民国并存?让人哑然大笑。
就在此时,倒袁运动就开始了。蔡锷和云南都督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开始了反对帝制和进行讨袁战争。云南独立后,袁世凯表示在西南战事未平之前,暂无登基时间。
民心越来越涣散,加上广州政府的不断逼近,身处困境的袁世凯只得下令缓办帝制,撤销大典筹备处。之后,桂系军阀广西都督陆荣廷宣告独立,江苏将军冯国璋联络赣、浙、鲁、湘四地将军迫使袁取消帝制。袁世凯一手培养的北洋军阀,此时都已抛弃他了。
尽管袁世凯只做了没有登基典礼的八十三天皇帝就赴黄泉了,但由于“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形制划一,式样新颖,重量、成色准确,易于识别,很快得到民众认可,迅速在全国各地区流通。此外“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的铸造量十分惊人,仅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就达379819210元;而壹元的“袁大头”更是铸造了75000万枚。
“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壹圆银币各种版本
银币正面为袁世凯戎装左侧身光头像,上方为铸造年份;背面为两株交叉的稻穗,下系结带,衬托着不同币值如“壹圆”、“半圆”、“贰角”、“壹角”、“每二枚当一圆”、“每五枚当一圆”和“每十枚当一圆”等字样。
其中,壹圆的“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重26.6克,含银量达90.4%,该版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民国3年、民国8年、民国9年、民国10年。
(一)民国3年版的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铸量很多,正面图案为袁世凯侧面像,上书“中华民国三年”字样,“年”后没有“造”,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加一“造”。“民”字中有一点,其他版本具无。它有老模具和新模具之区分,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则为170道边齿。铸造量较少的版别有:“O”记版、粗发版、三角圆版、开口贝版、加铸“甘肃”两字版、背双星版、大胡须版、大耳朵版等。
(二)民国8年版的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由外国代制钢模,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没有变异,背图稻穗规范;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档。此外,铸量较少的版别区别在“造”字的书写上:
1、“造”字的第四笔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与下面的“口”字不相连,即“牛”字版。
2、有的“牛”字与“口”字相连,即连口版。
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横一笔,形成缺口,即缺口版。
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见中孔,即无口心版。
(三)民国9年版的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主要有袁头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后者铸量较少。大耳版指袁头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领全封领。
(四)民国10年版的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十年版里的普通版,其图案文字与一般“袁大头”没有太大差别,铸量较大。此外,还有一些将“年”字中的一点写成一竖或"7"字形,但铸量很少。
“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的信誉度
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地方钱业公所制定的洋厘行市的参照主币,自小刀会起义后以墨洋为换算标准,甲午战争后以墨洋为基准,各种龙洋为辅助来计算。
“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发行后快速占领钱业市场。1915年,上海钱业公会干脆以袁币和墨洋行市并行,至五四运动爆发后,只剩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新币行市。
至此,“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正式成为本位国币,是中国真正自行铸造并通用全国的国家银元。
当时北洋政府决定每年只铸当年的“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如1919 年是民国八年,必须重雕币模,于是就向英国订制钢模。但是,当时英国由于参加一战,国库空虚,一时无法按时向中方交货,一直拖到年底。这样一来,很快又到一年了,中国的铸行不不得不重新雕模,就是九年版了,因此八年版的很少。
民国十年(1921年)继续铸造新币,这就是十年版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次年,徐世昌被皖系段祺瑞逼下台,黎元洪复任,仅一年张勋复辟。至此新币再也没有十年后的版本,直至1927年开铸新版孙像开国纪念币(俗称孙小头)。
解放战争时期,许多“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被收回,重新融化,因此存世量却非常少。
不过,1951年期间,新中国还在沈阳造币厂继续铸造,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居聚的地区在货币流通上只认可信誉高的“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为了稳定边疆地区政治与经济,中国政府特别铸造发行了“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