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有一批批韩国人前往偏安于中国西南重庆的一座简陋皇陵进行瞻仰祭拜这座皇陵被称为“睿陵”,里埋葬的正是元末大夏政权的创立者明玉珍,也是这些韩国祭拜者们共同的祖先。
一座偏安于中国西南的简陋皇陵,为何引得韩国人于清明节前来祭拜呢?
在元末群雄里,明玉珍算得上是位既英勇善战,又深明治国经邦之道的起义领袖,于公元1329年9月9日生在湖北随州随县梅丘一个贫苦家庭。杨学可《明氏实录》 称他为:“随州农家子”,还“长有异相,身高八尺”,“素有大志”。此外,他眼有重瞳(传说很多帝王也有),性情刚直、豪爽,善骑射,深受父老乡亲拥戴。
元末天下大乱,为了自保,明玉珍将村民武装起来,自备武器,自发训练,于村后山上筑寨自保,多次打退袭扰的土匪的。附近邻里闻讯,都前来投靠,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并引起红巾军徐寿辉的注意。据《明太祖实录》载:“玉珍于是招集乡人,得千余,屯于青山,结栅自固,众推玉珍为屯长。”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自立皇帝,建立“宋”政权并出兵攻占荆湖一带郡县,派人招纳明玉珍:“予起兵举义,期逐元虏,以靖中原,若归共图大事,甚善;不来,且先加兵。”
明玉珍遂率兵加入红巾军,自此两人结下深厚友谊。明玉珍对宋政权忠心耿耿,而徐寿辉对明玉珍也不一般,据《明氏实录》载:“寿辉待以殊礼,授统兵征虏大元帅,仍领所部,益兵俾镇沔阳。”沔阳是徐寿辉新占区的重镇,由于战争的破坏,当时该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上连年水灾,往往粮食颗粒无收。老百姓只能依靠采野菜、捞鱼虾为生,更不要谈什么为起义军提供粮食了。但是,沔阳旁边的川蜀却是物资丰厚之地。
如何“调运”川蜀粮草补给起义军,成为宋政权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最终,徐寿辉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明玉珍。
镇守沔阳期间,元朝将领哈林都经常率军来袭,明玉珍为安民,主动出击,双方多次交战。一次,明玉珍被流矢射伤右目,之后,人们称其为“明瞎子”。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玉珍奉命溯江而上西征川蜀,据《明氏实录》载:“领兵万余,驾斗船五十艘,至夔州府哨粮。”“珍流巫峡,粮皆满载,蜀人亦不觉有扰也。”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时值元朝驻守重庆官吏发生内讧,据《明氏实录》载,“兵变”的一些士兵向明玉珍报告了重庆城内的情况,并提出献城之策:“重庆城中止有左丞哈麻秃、右丞完者都,别无重兵厚贮,况二人怀异,甚不相得;请尽力攻之,全蜀可图也。”
由于事发突然,加上不知真实情况,明玉珍犹豫不决。部将万户戴寿万户戴寿献计说:“鸟困投林,人困投人。且明公修兵沔阳为民也,哨粮于蜀亦为民也。不若分船为二,以其半载粮还沔以济荒,以其半因汉兵攻重庆,事济则据之,不济则归,何损也。且此兵之出,窥陇蜀,据上流,保荆襄,开粮道,一举三得,幸勿他虑。”
听完,明玉珍大喜,亲自率军和“兵变”的士兵前往重庆。驻守重庆的完者都见明玉珍军势大,连夜逃往果州(四川南充),哈麻秃仓促出战,被明玉珍捉住。
起义军很快攻占重庆,入城时军纪严明,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安定民心后,明玉珍又派人将哈麻秃押送至汉阳给徐寿辉处置。徐十分高兴,授予明玉珍为陇蜀行省右丞,总领两地事务。
以重庆为根据地,明玉珍很快扫清周边元军,接着逐步摧毁元朝在四川及周边地区的残暴统治。至正二十年,川蜀大部分地区被明玉珍“控制”,进入成都。
实际上,明玉珍能在川蜀得以立足,主要在于:在取得军事胜利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因地适宜治理蜀地;明军不仅军纪严明,对百姓也是秋毫未犯。此外,他还非常礼贤下士,当得知进士刘桢有经天纬地之才时,亲自寻拜为理问,主持政事。据《明氏实录》载:
珍兵驻泸州,宣使刘泽民曰:“此间元进士刘桢字维国者。有文章。能政事。历仕大名路经历。因青巾李喜入蜀大肆杀戮。隐居方山。曷往见焉?”珍曰:“可与俱来。”泽民曰:“此人可就见,不能招也”翼日,珍往见之,与语,喜曰:“吾得一孔明也!”邀至舟中,与论国事,拜为理问。
1360年,宋政权的将领陈友谅弑杀国君徐寿辉,自立为帝,改国号“大汉”。据《明氏实录》载,明玉珍拒不接受陈友谅的所作所为,气愤地说:“吾与友谅同事徐氏,今友谅弑主自立,当整兵讨之。”令部将莫仁寿“领兵守夔关,不与相通”又“移檄四方,会兵三峡”,为讨伐陈友谅做准备。
由于百姓和部下的劝阻,明玉珍在重庆自立为“陇蜀王”,但不改国号,不改元,仍奉宋政权为正朔,及使用其纪年。
下属刘桢劝明玉珍可以更进一步---称帝,以笼络人心。
1363年,明玉珍在重庆自立皇帝,并建都,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势力范围遍及四川、重庆、湖北、云南、陕西、贵州等省市,占据了西南地区的大部。
《明氏实录》载有明玉珍的即位诏书:
天生斯民,必立司牧,夏、商、周之迭运,汉、唐、宋之继统,其来远矣。元以北人,污我中夏,伦理以之晦冥,人物为之销灭。咸云天数,敢谓人谋!迩者子孙失道,运祚衰微;上天有命,示厌弃之机;豪杰乘时,兴驱逐之策。惟我国家肇迹湖、湘,志欲除暴救民,聊尔建邦启土。成汤七十里,盛德已振于三巴;历数八百年,神功终收于一统。上承天命,下顺民心。谨以壬寅年三月初一日祭告天地祖宗及历代帝王,即皇帝位,国号曰大夏,其以今年为天统元年。呜呼!恭行天罚,革彼左衽之卑污;昭显茂功,成我文明之大治。尚赖远近豪杰勿吝嘉谋,庶几大小臣工协登伟绩。
大夏政权建立后,明玉珍除了设六卿,分蜀地为八道,下设府、州、县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外,还制铸天统通宝、天统元宝铜钱为通用货币。他还在军事、文化、宗教等进行改革,使得四川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一派繁荣和平景象。
此外,大夏政权还与中原各割据军阀保持不错的“友好关系”。朱元璋在给明玉珍的私信中:将其比做刘备,而自喻为孙权,还取笑北方的王保保想当曹操,却缺少谋臣如荀攸荀彧,猛将如张辽张郃,并说“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
1363年冬,明玉珍仿效诸葛亮,派万胜率军出汉中,想试探一下元朝在陕西的实力,并初战告捷。三年后,当后方安定,明玉珍派万胜率十一万军队兵锋直指云南。一度攻至大理城下,但由于孤军深入,加上士兵水土不服,被迫班师回朝。
天统四年 (公元1366年),明玉珍病死,弥留之际对众大臣说:“如今中原未平,元虏未灭,我的志愿还未达成,也许这是天意。我死后,希望你们倚险自固,千万不要自不量力、问鼎中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惹祸上身”。
明玉珍死后,其年仅十岁独子明升继位。皇后彭氏垂帘听政,各大臣内江自相残杀,张文炳、万胜、明昭都在内讧中丧命;吴友仁则勾结李思吝、张良弼以自重。次年,刘祯卒,吴友仁入朝专政,腐败成风,“私家倍于公室,仓库空虚,不能展其疆界《明氏实录》。”
朱元璋随即兵分四路,一年之内就攻占重庆。明洪武四年(1371),明升出城投降,大夏国亡。
之后,朱元璋封明升为“归义侯”,将其迁徙于高丽(朝鲜半岛)开城居住。自此明氏后裔就在朝鲜半岛繁衍。据明氏家谱记载,在韩国生活的明氏后裔已达四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