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中美贸易可谓是最火的话题,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咄咄逼人,我国也及时出台了反制措施,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在4月4日,我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商品加征25%的关税,实施日期另行公布。
打“贸易战”就是你来我往的互相加关税,道理是懂的,可为什么我国的反制措施偏偏选的是大豆呢?
如果真的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加征25%的关税,会有什么影响?会引发通胀趋势吗?
01、大豆比你想象的重要?
大豆大豆,也就是黄豆,黄豆虽小,可是种重要的农产品,它的用途很多:
新鲜连荚的黄豆用盐水煮一煮,就是盐水毛豆了,夏天吃烤串必备凉菜;
用来做豆奶、豆腐、豆皮、酱油等等;
重要的原料。
大豆原产地是我国,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国普遍种植,东北大豆质量最优。美国种植大豆的历史很短,1804年才引入,到了上世纪中叶,大豆才成为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现在,大豆已经是美国重要的农产品,每年5月份播种,10月份收获,年产量在7000~8000万吨。
美国人又不吃毛豆、豆腐、喝豆浆,为什么还要大规模种植大豆呢?
原因很简单,在现代食品工业里,大豆是极其重要的原料:压榨出豆油,剩余了豆粕。豆油是优质植物油,精炼后用于食品消费,豆油虽好,但也不是不可替代的,在各种食用油里,还有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芝麻油等等等等。可以说,就算没了豆油,也不妨碍大家炒菜做饭。
豆油可以被替代,但它的剩余物,其貌不扬的豆粕,却是不可替代的植物蛋白,被加工成动物饲料或作为食品原料。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吃的鸡鸭猪鱼牛都是养殖的,它们都是吃饲料,而饲料主要成分是玉米粉和豆粕,玉米提供糖类,豆粕提供蛋白质。实验表明,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从而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在家禽和生猪饲养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在奶牛的饲养中,豆粕能够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饲养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豆粕还被用于制成宠物食品。玉米、豆粕的简单混合食物与使用高动物蛋白制成的食品具有相同的价值。豆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能够充分满足鱼类对氨基酸的特殊需要。
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
可以说,我们现在吃的鸡鸭猪鱼牛靠的都是豆粕,没有豆粕,就没有我们丰富的食材。
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肉类的消费是逐年上涨,这背后就是对大豆、豆粕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显然,我国生产不了那么多大豆。2017年我国国内大豆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32%,但我国大豆产量仅为全球的4%,所以我国大豆进口量节节攀升,2016年,我国进口超过8700 万吨的大豆,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87%。
2016年中国进口大豆货值340亿美元外汇,约2000亿元人民币。我国主要从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2016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到国内消费量的33%,占全球生产量的接近10%。
02、如对美豆加征关税,CPI会涨多少?
我们明白了大豆的用途后,就可以很粗略的推算:
如果从美国进口的大豆被加征了25%的关税,在进口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肉类价格的上涨,将推高CPI涨多少?
根据测算,各种精饲料费用占生猪、肉牛、肉鸡和蛋鸡养殖成本的比例分别为44%、14%、69%和66%。如果其中豆粕占比为25%,那么豆粕成本占生猪、肉牛、肉鸡和蛋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11%、4%、17%和17%。
有券商据此推算:如果我国对美国大豆征收25%的关税并引起国内大豆价格同等幅度的上涨,可能引起CPI上涨0.4个百分点。
而自从贸易战风声起后,豆粕的价格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但,这真的意义着:提了关税,CPI就被迫跟着豆粕的提价而上升?
让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下:
问:我国进口的是大豆,经过榨油后再生产豆粕,这就是说,如果因为关税的缘故,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价格上涨了,还有没有办法从别的国家采购大豆?
答案是:可以有替代的国家,那就是南美的阿根廷、巴西。
跟美国的季节相反,南半球的巴西、阿根廷是10月播种,次年3月收割。目前,在世界大豆市场的占有分额上,美国已从1964年的80%下降到33%,而巴西和阿根廷则达到了52%。因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在逐年增加。
并且,巴西货币贬值,同时去年还有2000多万吨的库存,阿根廷的库存更多:
而事实上,我国对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620万吨,即使没有“贸易战”,我国今年从美国进口量3300万吨左右,比去年减少300万吨。
目前,南美的大豆已经收割,能够供给中国的大豆数量大概7000万吨,如果全部卖给中国,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也就还有1700万吨的缺口。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个缺口可能通过三种途径满足:
动用国家储备,数量机密,但预计可以满足缺口;
从周边进口,如俄罗斯;
寻找大豆的替代品,如肉类、植物油。
其实,这是过于焦虑了,加关税,并不是说美国人不卖大豆给我国了,只是说进口的大豆加了25%的关税而已。
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出口国,占其大豆全部出口量的62%。如果美国粮商不卖给中国,那么它的大豆就很难找到这么大体量的卖家。所以,受中国的反制措施一出,美国农产品期货全线大跌。
中国这边的大豆、豆粕是趁势涨价了,美国那边是跌了,因为我国需要大豆、豆粕,美国那边是需要卖出大豆。只要双方都需要彼此。
那么,最多美国进口商降价,如果降了10%,那么即使加征25%的关税,总价格也就上涨了12.5%;如果降价20%,那么价格+关税也就跟原来的差不多了。
并且,市场也会调节,以2017年豆粕消费量7200万吨计算,保守估计,豆粕价格上涨后,用量可能下降至5760——6120万吨,即豆粕用量减少1080——1440万吨,对应的大豆进口量减少的空间为1385万吨——1850万吨。
即中国进口7650——8115万吨大豆即可满足需求,也就是南美的库存+本季收获量基本可以解决。
所以,这么粗略的分析,可以判定:即使对美国大豆加征了25%的关税,对CPI的影响也远没有0.4%,甚至0.1%都不到。
03、为什么我国不提高大豆自给率?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豆粕是饲料的基础原料,玉米也是,那么为什么我国不提高大豆、玉米的自给率?
如果不需要进口,那么不就没这个问题了吗?
猫哥说了当然不算,就引用一位政策制定者的话来做解释吧:
2015年,《科学世界》杂志采访了时任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的寇建平先生,寇处长表示:
●第一个原因,我国的耕地已经被过度开发了,没有后备耕地。要想多种小麦,恐怕就要少种大豆。东北地区要是全部用来种大豆,就不能种玉米或水稻。这样就要算一笔账,看看选择进口哪种粮食最为合算。
●第二个原因,就是产业结构调整。高产作物更多地代替了低产作物。在东北,种大豆的平均产量是亩产120公斤,玉米的平均产量是1000公斤。在价格上来说,单位重量的大豆的价格比玉米高一倍。虽然价格只差一倍,但是单产差了七倍。种玉米的机械化程度还更高,方便收割。如果你是农民,你愿意种植哪种作物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呢?
●第三,国际粮食市场上的粮食到岸价比国内生产的粮食还便宜许多,品质也比国内好得多。国外的转基因大豆比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含油量高2~3个百分点,而且品质均衡,大豆的尺寸较一致。国内的大豆种植用的品种比较多,造成品质不够均匀。别看我国的农民耕地少得多,平均每户种植的大豆品种却有3~5个,集中到一个村、一个县,种植的品种就更多了。作为榨油的企业,把这些品质不一的大豆收上来,大小不一,含油量也不一致。所以,他们在第一步先要根据大小进行筛选,否则在压榨的时候,颗粒大的大豆被压碎了,而颗粒小的大豆根本没有被压到,造成浪费,筛选也是有成本的。
●此外,大豆油压榨企业一年365天都要开工生产,国产大豆只有在大豆收获期才有,如果用国产大豆来榨油的话,就必须准备大量的资金,把能保证一年生产的大豆都收到仓库里,这样的话,既要占大量资金,还要花钱买仓库用地。现在很多油脂加工企业都喜欢用国外的转基因大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随时向国际粮食市场购买所需要数量的大豆。这样既不用占大量的资金,也不用建大面积的厂房。
我国去年对大豆的需求,就是国产的1000多万吨,再加上进口的7100多万吨。我们现在都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对蛋白质特别是动物蛋白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对粮食的需求还要增加。既然我们无法自己种出这么多粮食,只有买国外的了。
粮食安全是个大概念,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有误解。难道说,每个国家要把所有的粮食都自己生产才能叫做“粮食安全”?要是那样的话,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最“安全”的了。中东地区的那些产石油的国家,几乎没有耕地,都是大面积的沙漠,他们该怎么谈粮食安全呢?我们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利用两组资源和两组市场,各国用自己的优势商品来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这就是国际贸易的规则。
党中央领导提出我们现在的策略是:“要保证农产品供给,谷物基本自给,饭碗里装着自己的主粮(小麦、水稻、玉米)。”
一句话:我国人多地少,只能优先保证稻米、小麦等口粮的自给率,其他能商品化采购的就商品化采购,如果都要自己种,那么就算把全国的可耕种的土地都用上,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口粮、肉类、蔬菜的需求。
“我们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利用两组资源和两组市场,各国用自己的优势商品来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这就是国际贸易的规则”,在全世界互相依赖度更加加深的现在,自由贸易是会惠及所有人的。
我国当然不愿意看到因为贸易摩擦,但也绝不畏惧,美国的大豆卖不出去,我国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大家还是要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的。
(注:本文转自大猫财经,用知识和常识武装你的头脑)
用户在百度知道日报上发表的全部内容,严禁第三方转载。任何第三方使用相关内容,必须联系百度知道日报zhidaoribao@baidu.com,获得书面授权,并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
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https://zhidao.baidu.com/daily)
原始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14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