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舰之殇:“经远”号以一舰敌日四舰

中国历史上曾将日本视为“蕞尔小邦”,民间称之为“小日本”。但是,就是这一弹丸小国,曾于1894年发动了对大清国的“甲午战争”,将大清国陆军打得一败涂地,将北洋水师打得全军覆没。中国被迫含屈忍辱与之签订《马关条约》。

这段历史,至今思来仍是羞愤难平,尤其是北洋水师。这是一支中国建立的近代化海军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最后在日本联合舰队的打击下,全军覆没。

经远舰

在整个甲午海战中,作战最顽强、战绩最突出、牺牲最惨烈的北洋舰队主力战舰,非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舰莫属。不过,也有一艘战舰的精彩表现不亚于致远舰,它就是经远舰。战后,连日本海军也不得不表达敬意,称:“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

北洋海军主力战舰“八大远”之一的经远舰,是清政府于1885年通过驻德公使许景澄向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订造的装甲巡洋舰,同时也是德国造舰史上设计制造的首艘装甲巡洋舰。1887年7月建成,原定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后于同年11月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65000两白银。

实际上,经远舰和致远舰都属于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军舰。经远舰甲厚抗击打,致远舰快速善攻击,两舰相得益彰。

经远舰长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功率5000匹马力、航速15.5节。全舰编制202人,管带林永升为副将衔。

中日双方参战军舰

在甲午再如海战前,经远舰曾访问日本,引起巨大轰动,受到刺激的日本人随即制定了发展海军的政策。

1894年9月17日12时50分,甲午中日黄海大战爆发。

在东经123度35分,北纬39度30分大鹿岛西南3海里处,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开始交战。

海战时,林永升指挥经远舰与邓世昌的致远舰结成同队姊妹舰,同属北洋海军第二队,处于旗舰定远舰和镇远两大铁甲舰左翼,两舰互相呼应、并肩作战。尤其是经远舰,屡次击中日舰。

下午3点30分许,由于致远舰战沉,济远、广甲、靖远与来远等友舰的离去,加上舰体多处中弹且起火,经远舰脱离舰阵,随即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等四艘日舰的围攻。

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是管带林永升丝毫没有退缩之意,指挥全舰官兵以一敌四,沉着应战,“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奋勇摧敌”,“拒战良久”,拖住日本舰队精锐——第一游击队长达1小时,为其余军舰赢得时间。

最终,遭受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毁灭性炮火打击后,经远舰于5点30分在黑岛老人石海域沉没,全舰200 余人除16人次日被岸边百姓救起外,全部壮烈殉国。

带“经远”文字的木质签牌

其实,经远舰不幸被日军鱼雷击后,如果紧急靠岸,只需十多分钟林永升和舰上官兵就可转危为安,但林永升宁可战死也决不后退。

据1921年版 《庄河县志》中载:“是时,舰在虾老石(老人石)东八里许,士卒皆请林就岸,林不肯,躬亲炮弹,督战未几,左臂中弹,舰突亦被击碎,林知事去,返身入内,扁锁仓门,危坐以殉。”

再如川崎三郎《日清战史》曾刊载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于1894年10月11日所作的海战报告。现摘录如下:

……3时30分致远右舷倾斜沉没。经远仍在大火中挣扎,而且遭受破坏,进退不得。最后敌阵终于全面溃散,各自逃遁。其中有济远、广甲、来远、经远、靖远、广丙。济远则先于他舰逃跑,广甲、来远、经远、靖远继之,皆以大连湾为目标。广甲以下四舰,想要经过沿岸浅海逃走,平远、广丙则逃向北方。剩下的镇远几乎象停止不动一样,以最慢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和正在跟大火搏斗的定远一起孤悬海上… …我相信大胜的时机正在此时,遂命令注意水的深浅,随时增减速度,追击向大连湾方向逃跑的敌舰。途中4时16分从靖远发出什么信号,经远遂调转航向驶往大鹿岛,接着靖远也驶向该岛。此时,外表看不清损伤的靖远或是来远。经远则仍在苦于大火,广甲因向海岸方面开去已看不见。基于这种形势,第一游击队遂决定应该首先击毁铁甲舰来远。于是测好吉野的所在位置,查明水的深浅,加大速度,一路穷追猛击来远。下午过5时来远回转向东,因此我方也向左转继续射击,但来远仍然没有沉没。吉野舰长遂命令准备用鱼形鱼雷击沉之。但在此之前,来远燃起的大火此时愈烧愈烈,左舷倾斜,我方遂停止射击。5时30分,来远终于左舷旋转而沉没。此时才发现来远没有搭载一只舢板。之后,立即驶向大孤山海面。在追击靖远和经远的途中,于5时40分由本队旗舰发出“返回本队”的信号,于是调转航向向旗舰靠拢。同时用信号报告已击沉来远。与本队会合时日已将没。

该海战报告再现了经远舰及其他北洋舰艇奋勇抗敌的场面。

悬挂于舰体舷侧的“经”“远”二字

提起经远舰不得不提管带林永升。

林永升,字钟卿,汉族,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首期毕业生,参加过中国近代海军学校首次远航实习,之后在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三年后结业回国,升守备,加都司衔。不久,调往北洋任“镇中”炮舰管带。次年,改任“康济”练舰管带。1882年,日本企图派兵干涉朝鲜,丁汝昌奉命率舰援朝,林永升随行,最终先于日本军队抵达仁川,致使日本对朝鲜的军事干涉计划破产。回国后,以功补都司,并赏狱花翎。

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升任该舰游击管带,荐保游击,赏加御勇巴图鲁勇号。北洋水师成立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1891年,李鸿章到威海检阅海军,以林永升“办海军有功”,升保副将,补缺后升用总兵,并赏换奇穆钦巴图鲁勇号。

次年,实授左翼左营副将。在黄海大战中率全舰官兵奋勇抗敌,直至经远舰沉没于黑岛南海域老人石附近,林永升与全舰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之后,清政府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

2018年9月22日,在甲午海战爆发124年后,沉没的“经远舰”在水下考古中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