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8 日,就在大洋彼岸的马斯克公布了 SpaceX 首个绕月旅行的游客名单时,中国此前曾有些许消息报道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也有了新的进展。
在昨天于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太空探索与人类未来”主题论坛上,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李国平作了“中国航天未来发展展望”的专题报告。在其中透露,瞄准未来深空探测需要的长征九号正在论证,预计全箭将超过 90 米长,芯级直径达到 10 米,低轨运载能力 100 吨左右,初步设计最高 140 吨,将是长征五号运载能力的 5 倍,计划在 2028 年首飞。
图丨设想中的长征九号(来源:人民网)
此前,有关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的消息一直都有披露。在 2016 年 12 月 27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6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就曾提及,到 2030 年左右,中国航天要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当时宣布启动的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攻关,拟命名为“长征九号”。初步计划重型运载火箭的首飞时间是 2030 年左右。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刘志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火箭动力可重复使用等内容介绍了航天科技集团相关技术研发进展与计划。
航天科技集团论证的新一代重型火箭长征九号起飞推力为 3000 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至少 100 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至少 50 吨,与美国土星 5 号运载火箭运力相近,可以满足未来载人登月、火星探测和更远的深空探测需求,计划在 2030 年左右实现首飞。
而在发动机方面,推举重型运载火箭的三型新液体火箭发动机为 500 吨级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200 吨级液氧液氢补燃循环发动机、25 吨级液氧液氢膨胀循环发动机,分别用作重型火箭的一、二、三级。500 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了目前世界同类发动机最大推力量级的推力室方案,工程立项后 8 年内可提供飞行产品。
图丨NASA工程师们和登月火箭土星五号的F1发动机(来源:NASA)
据了解,500 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了目前世界同类发动机最大推力量级的推力室方案,发动机比冲性能高、系统配置简单,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分级起动和故障诊断技术,使用维护实现程序化、自动化,维护更加简便实用。
根据最新的信息披露来看,长征九号的各项参数自两年前披露,演化至今似乎并无太大改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其首飞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也让大众可以更早的看到中国的重型火箭为我国和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贡献力量。
除了在运载火箭方面的消息,在论坛上,李国平司长还透露我国月球探测四期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计划在 2030 年前各实施四次任务。月球方面,是将在 2020 年和 2028 年左右进行两次月球探测,后一次将采样返回。
在深空探测方面,首要的是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在 2020 年 7 月份正式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 10 个月的飞行,到 2021 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之后,计划 2028 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并采集火星土壤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