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中央集权达到了新的高度,由于创立者朱元璋来自于社会底层,因此十分关注对国家政权的控制。不仅废除实行两千年的丞相制度,而且还设立许多既独特又神秘的组织,如锦衣卫、东西厂以及内行厂,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置,至今还活跃在影视作品里。
锦衣卫
锦衣卫的创建。明初,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废除原承袭元朝最高国务机构的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又设置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并创设卫所制度,在军事上加强和巩固皇权。在维护统治和镇压人民方面,则设置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提刑按察使司等机构,专门负责司法审判等事。
而锦衣卫,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五年(1382年) 四月,“改仪鸾司为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旛幢、斧钺、銮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为突出锦衣卫特殊地位,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改锦衣卫指挥使司为正三品”。
至此,居亲军卫之首的锦衣卫正式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锦衣卫建立不久,执行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搞垮”宰相胡惟庸,由于激起民愤,朱元璋也杀了锦衣卫的第一代掌门人毛骧。几年后,锦衣卫首领蒋搬又“扳倒”蓝玉,当然蒋搬的下场也好不了哪里去。
锦衣卫的编制。锦衣卫最高长官为“指挥使”,由皇帝亲信心腹担任,正三品。下领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设有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镇抚使(从四品)、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机构。
锦衣卫成立之初,据《明太祖实录》载:“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旛幢、斧钺、銮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至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下令“置锦衣卫前千户所十司。曰銮舆、曰擎盖、曰扇手、曰旌节、曰幡幢、曰班剑、曰斧钺、曰戈戟、曰弓矢、曰驯马。”
可见,锦衣卫的机构从原先的銮舆、扇手、擎盖、斧钺、驯马五个司,之后又增设了旌节、班剑、戈戟、弓矢四司。而“幡幢”与“旛幢”相比,一般认为是“旛幢”正确的。
不过,关于锦衣卫的编制,却有14个千户所和18个千户所说法。前者万历《大明会典》:“(洪武)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统军与诸卫同。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后者王圻所著《续文献通考》提出:“卫凡十八所”,包括“锦衣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所,各分銮舆、擎盖、扇子、旌节、旛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十司,分领将军、校尉。上中、上左、上右、上前、上后、中后、亲军,分领将军、力士、军匠。驯象所领象奴养象”。
锦衣卫服装。锦衣卫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关于锦衣卫的职责,据《明史·职官志》载:“锦衣卫主巡察、缉捕、理诏狱,以都督、都指挥领之,盖特异于诸卫焉。”《大明会典》也载:“( 锦衣卫) 永乐定都后,照例开设,虽职事仍旧,而任遇渐加,视诸卫独重焉。”可知锦衣卫的重要性,非其他亲军卫可相比。
至于刑罚方面,据称锦衣卫有十八套酷刑,为朱元璋与第一代锦衣卫统领一起研究确定的,如仗刑、夹棍、脑箍、钉指、刷洗、油煎、站重枷、剥皮、钩肠、凌迟等。至朱棣时期,认为调动锦衣卫还不够方便,于是直接建立由太监统领的东厂,以及后面的西厂。此时,锦衣卫彻底变为为杀人工具。“土木堡之变”,王振亲信马顺成为锦衣卫统领,不久就受王振牵连,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接任的卢钟为了讨好新继位的景帝,生造出一桩“金刀案”,结果牵连太大,装疯也没能逃脱一死。
东、西厂
(一)东厂
明成祖朱棣认为调动锦衣卫还不够方便,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立直接由太监统领的东厂,而西厂、内行厂却是几十年后而设,非在永乐时。
东厂与明朝相始终存在了224年,从建立之初就获得诸多特权。
首先,东厂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特设部门,只对皇帝负责,独立于正常的司法体系之外。
其次,缉查监视范围更广。余华青在《中国宦官制度史》里列举有:“举凡兵部有无塘报,城门关防出入,地方失火,雷击何物,京城物价,禁地人命及至家人米盐猥事。”
最后,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
东厂最猖獗的为魏忠贤时期,他同时兼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掌管东厂,逮捕不需要任何理由,更不需要任何的司法审判,便可直接动用私刑,以致当时人人自危,不敢聚众说话、活动,人人谈厂色变。当时的东厂人数十分庞大,大街小巷不分昼夜都有他们的身影。
(二)西厂
西厂先后设直过两次。首次是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由大宦官任直提督厂事。之后,由于东、西两厂因为经常因争功邀赏而内斗,宪宗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下诏撤销西厂。直到明正德元年(1506年),明武宗在大宦官刘瑾的怂恿下再设西厂。但不久随着内行厂兴起,另设西厂己无多大必要,因而撤销。
西厂基本上仿效东厂,但权柄却在东厂之上,其人数比东厂要多一倍,危害更加厉害。
内行厂
内行厂又叫内办事厂,正德三年(1508年)由大宦官刘瑾正式创建。当时明武帝正德皇帝开始宠信刘瑾,致使其把持朝政,为非作歹。他害怕官僚们反对自己, 又怕原有厂卫不完全听其指挥,就设内行厂来加强控制。
内行厂职权更广,就连锦衣卫、西厂、东厂也在其“监察”范围之内,是特种镇压机构。后来刘瑾失宠被杀,内行厂才停闭。
最后,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锦衣卫、东西厂以及内行厂谁的权力大?
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很多方面,如创建时间、谁掌控等等。
只有锦衣卫的时候,当然是锦衣卫权力最大。不过,锦衣卫中谁的权力最大,不是看谁的军阶最高,而是看谁掌管北镇抚司。就是指挥使,对北司的一把手都要让渡三分,毕竟后者可以直接上达天听。
锦衣卫和东厂共存时期,东厂可以监视锦衣卫,也就是说东厂的权力比锦衣卫大。
以此类推,西厂建立之初肯定权力最大,到内行厂时也是一样。
不过,只有锦衣卫和东厂始终贯穿整个大明朝,至于谁可以“掌控”谁,就看谁的头领被皇帝宠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