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山竹已经抵达广东。让广东人民像初恋的少女等待情郎一样,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的这场台风,和其他历年的情郎一样,又一次不解风情,开始乱来……
网友古法手P的山竹...(不是真的)
其实面向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总是随时面临着台风的困扰。比起北方黄河沿岸的多灾多难,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式多灾多难确实也不遑多让。尤其是和洋面之间无遮无拦的地区,台风所过损失惨重。
广东当然也毫不例外。
西太平洋的凶猛程度无人能及
广东被台风欺负得多凌乱,看看今天的文章就知道了。
第一起大风灾
台风作为一种由大气运动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并不是近代的特殊产物,自古以来就是肆虐中国东南沿海和东亚其他国家的自然灾害。只不过在中国古代的史籍中,还找不到“台风”这个名字。古代的台风被称为飓风——和今天发生在美国东海岸,来自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共享一个名字。
比如这几天网上广泛传播的“台风山竹”
其实是正在肆虐美国的飓风“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本身确实非常壮观
中美两国都碰到了罕见的巨大风暴
南朝《投荒杂录》对飓风之名的解释是:“岭南诸郡,皆有飓风,以四面风俱至也。”《南越志》则称当时的岭南人称其为“风痴”,总之就是很癫狂就对了,四面八方都是风吹来的恋歌。到后来,东南渔民连一个带艺术气息的名字都懒得给它起了,干脆就叫“大风”。
跟着台风一起转啊转啊转
(17年的超强台风奥鹿-Noru)
大风真起兮的时候,云飞扬是看不到的,屋顶和船只飞扬更常见些——这是刘邦这个徐州人没见过的广东式浪漫。
古代文献上对台风,或者说飓风的记载不少,但往往都集中在皇权更感兴趣的江南地区。尤其太湖地区受到台风的影响,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元明清各朝的史书中,皇帝们也对受灾群众表示了最深切的慰问。至于经常被归类为化外之地的岭南,在气象记载还不成体系的古代,是经常被忽视的。只有当地的县志,会将台风作为某种特殊的现象稍加记录。
皇上在紫禁城也想看椰子树
尤其是被吹歪了的那种
直到大清完了,民国建立,现代化的气象观测和媒体报道成型时,广东的台风天记录也越发具体真切起来。
台风这个情郎哥每年都会来好几次,但只有那些最粗暴的才能在记录里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1922年的汕头台风,就是第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完整作案记录的粗暴情郎。
汕头台风路径
汕头台风是当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第五号台风,由于当时人们还没有给台风安排命名系统,这场8月2号登陆汕头的台风被称为了“八二风灾”。在这场风灾中,光是12级风就持续了整整一天,用《潮州县志》的记载来说,就是“风方益厉,震山撼岳,拔木发屋”。
珠三角、粤东、粤西的沿海地带
都是风灾的第一线
台风来袭时又赶上了天文大潮,所带来的风暴潮比平时至少高12英尺,击毁了沿海150公里的堤防,汕头市平均水深3米,沿海地区一片汪洋。连停泊在海上的船只也在台风和巨浪的作用下被推倒了岸上,甚至有“财生号”和“山东号”两艘轮船被带到了半山腰的记载。
一片狼藉
由于台风和海浪来势汹汹,汕头的对外交通几乎被切断,外界甚至是在几天后在接到了当地的报告。然而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忙于应付内战,从中央政府层面对广东发生的这次大灾几乎没有什么响应,只是象征性地拨了款。汕头只能依靠旅居各地的广东老乡组织善款救灾,最终艰难挺了过去。
康南海同志也为募捐做出了一点微小贡献
这可能就是新中国建立前,广东受灾时一贯的缩影:中央政府接到情报时早就一切都晚了,也未必会尽心尽力地伸出援手,广东人只能靠自己。
然而汕头“八二风灾”中被带走的上十万条人命并没有让台风有所收敛。新的台风仍然在不断涌入,乱来的手脚也越来越重了。
太平洋上的台风是接二连三的
乱来的家伙每年都要来好几个
广东哪个城市我没去过?
1954年8月底,一场台风在广东湛江至海康一带登陆,风力超过12级。当时的湛江市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就被这场台风正面冲击,全市瞬间陷入了一片狼藉。T型钢杆和水泥电杆被狂风刮倒、刮断,直径1米7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平房几乎全部受损。
紧接着台风横扫了半个广东省,并且伴随着百年一遇的风暴潮,大量海船被直接送到了岸上。
危险天气一定不要轻易出海
事后统计,灾害导致广东全省共死亡884人,伤2601人,损坏房屋70.18万间,倒塌房屋20.93万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个造成如此惨重损失的热带气旋。这就是1954年的台风艾达(Ida)。
说来也巧,同样名字的台风在四年后又一次出现在了日本,并且成为了当时历史上最强的热带气旋,给战后艰难重建中的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日本全国各地共有超过244条道路或铁路桥梁被毁,50万人无家可归,在美国占领军的紧急帮助下才勉强救灾成功。
四年之后(1958),艾达北上日本
真是个很不祥的名字。
1960年6月,又是一场12级台风袭击了广东。这次的台风玛丽(Mary)是从香港登陆的,逼停了当时香港所有的产业和机关,整个香港地区的水陆交通全部瘫痪。港英政府提前放出了代表最高风力的十号风球,提醒居民早做准备,但最终的损失还是很惨重,造成了数百人伤亡,150艘船只受损。
一叶而知秋,香港被台风如此摧残,广东也好不了。
玛丽,45死72伤,摧毁了10000个家园
台风玛丽和它带来的降水席卷了广东和福建南部,淹没农田667万亩,倒塌房屋8万间,淹死猪、牛3万头,堤围决口46条,冲垮涵洞2500余座、水利工程9000多处。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大跃进的折腾,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泥潭里艰苦挣扎,全国的粮食物资都非常紧张,自然也很难给受灾地区提供帮助。
今天的人怕是已经很难想象当时的广东人究竟是如何完成自救的了。
深入腹地的玛丽
不得不说,1960年代是香港的受难期。作为西太平洋沿海的一个小小的点状目标,其实香港被台风正面砸中的概率并不算高,所谓的十号风球,自1946年至今也只放出过15次。1960年代前期却是每年一次,让香港吃尽了苦头。1964年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出现,更是一年放了两次十号风球。
十号是最高等级
其中比较强的一次热带气旋是超强台风露比(Ruby)。这场台风在太平洋上生成之初,就让香港政府如临大敌,早早放出了十号风球。果不其然,露比的风力极为强劲,在没有正面登陆广州的情况下,给广州留下了持续9级,阵风35.4m/s(12级)的最高风速纪录,至今还未被打破。
1964年可以说是非常凶猛的一年
(拉尼娜的助力不可或缺)
但是广州很少被台风直接登陆的好运也没有持续很久。1971年的台风露丝生成之后,气象人员就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一个中心风力紧密的台风,不容易受到屏障的干扰,而且在香港西南的海面生成以后大有直接北上珠江平原的趋势。
71年台风露丝的路径
最终露丝果然是沿着珠江口直接北上了,没有遭到粤东和粤西山区的阻拦,直接在广东最重要的城市群中肆虐……
直接北上珠三角...
建国后成精的台风
以上说的这些台风都是在广东造成过巨大损失的热带气旋。但是由于特殊的年代和体制,这些台风的资料很多都只能从香港天文台的记录中找,内地对它们的报道并不多。而80、90、00后的年轻人,对这些台风也确实没有什么印象。
接下来要登场的这个台风,应该是当代广东人共同的记忆。
莎莉来了
1996年9月,台风莎莉(Sally)登陆了雷州半岛,在广东和刚刚建省不久的海南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由于莎莉的运动速度达到了40公里/小时,升级成台风之后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登陆了湛江,广东各地对它的预警完全不够,很多人还没有准备好备灾物资,就被台风撞了个正着。
1996年莎莉的路径
港口的龙门吊、南海舰队的船只、某空军师新近的飞机都被台风损毁,就更不用提普通的民用设施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市民和郊区村民都得到了消息,说台风和强降水将会引发地震,这进一步引发了大恐慌,让灾后的人心变得更加躁动。
事后虽然地震之说被证明是谣言(大气现象为什么会引发地壳移动呢?),但仅台风一项,就足够湛江茂名等地的人回味了。受灾严重的程度一言以蔽之——棺材卖断货了。
湛江所在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岛
一直是风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由于对风灾缺乏地理屏障,又不是交通枢纽
自然环境确实限制了两地的发展
说来也奇怪,湛江似乎是地震谣言的重灾区。2008年台风再临,湛江各地又开始流传即将引发地震的假消息。好在当时手机已经普及,民众的焦虑被广东移动和广东联通两家服务商的辟谣短信所浇灭,成为了当时利用电信手段行政维稳的经典案例。
近几年由于网络传播的发达,全国人们都得以通过网络媒体一睹广东台风的威力了,也因此让很多晚近的台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天气不可以出去放风筝!
2014年的威马逊、2015年的彩虹和2016年的妮妲,都在粤港澳地区引发了巨大的混乱和损失。通过报道,全国网民也都知道了“打风”这个很有粤味的表达方式。但是它们比起“建国后最强台风”莎莉来,都只能说是小意思了。
彩虹破坏力
从莎莉魔爪下活下来的湛江市民,也有了足够的资本在面对其他粤人时说一句:“我见的多了。”
去年的天鸽,似乎还能和莎莉一拼,尤其是在反应较慢的澳门和珠海,它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但天鸽如此恐怖,并不完全是因为它自己的移动速度和风力有多快,而是因为叠加了天文大潮的影响。要说起风灾本身,莎莉绝对是建国后成精的台风。
天鸽 行人被吹飞
山竹来了,但是毕竟没有像莎莉一样打闪击战,瑟瑟发抖的广东人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山竹封印秘术
有网友表示已经控制住山竹了
不就是一颗山竹吗?吔起来还能比竹鼠难到哪里去?
作者:猫斯图 酸奶没泡沫
制图:孙绿 / 编辑:酸奶没泡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