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产业的下一站:安全与便利并重是唯一出路

9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发出通知,自即日起至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专项整治行动。对于近年来频频出现恶性案件的网约车产业,进行大范围、深度综合治理在所必须。而此次整治行动也标志着网约车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强监管是确保网约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伴随互联网、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发展,网约车产业强势崛起。对于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坚持市场化方向无疑是驱动产业的核心方向。但同时,应该更为清晰地看到,健全完善的法规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切实保证消费者出行安全而言,网约车绝不能成为监管的法外之地。

事实上,进入到2018年,几起危及乘客安全的案件推动产业管理部门提速监管步伐。交通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在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等行业领域制定出台了多个规章政策,初步形成了多部门联合监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已经联合多部门建立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新业态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此次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发出的专项整治行动,绝不仅仅被简单视为一次临时性的行业综合治理,而是标志着网约车产业在大踏步迈入强化监管阶段。

网约车产业正在逐步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今年来,网约车暴露出来一系列安全问题,也在推动产业参与者更为理性的思考: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奠定长远发展的,依然是围绕消费者构建核心竞争力。事实上,美团放弃在网约车领域大量投入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量。

9月6日晚上,在美团IPO新闻发布会,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就表态称,从网约车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公司不会再加大投入。同时,美团在招股书中称,其正在评估网约车给平台带来的协同价值。毕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美团要想从网约车市场分一杯羹,非常之难。美团网约车业务于2017年12月28日启动,原打算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7个城市同时上线打车入口。但目前,真正落的只有南京和上海两地。

因此,从产业竞争的角度,也是在给所有参与者在提醒,要在网约车产业真正立足,最终还是要形成优质的竞争力。

不可因噎废食看待网约车的下一步发展。

毫无疑问的是,网约车产业的飞速崛起,从根本上还是响应了广大民众向上的出行需求。网约车的野蛮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但并不意味着网约车产业就应该就此萎靡。

上周,一篇《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的文章刷屏。文章讲述了滴滴在整改期间全面暂停深夜服务的第一个晚上,北京、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出现的打车难问题。叫不到网约车的另一面,是出租车漫天要价、强行拼车、拒载,黑车暴增等乱象明显抬头。

整体来看,网约车服务的暂时退出,加剧了出行难问题,应该是事实。客观地说,在网约车服务嵌入现实生活达数年之久的今天,深夜服务叫停给社会出行秩序带来的影响,并不让人意外。网约车平台暂停服务,令打车难度骤升,其实也反证了网约车在市民出行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因此,对于所有的产业参与者和社会公众而言,应该有必要理性的思考:网约车监管实当然在所必须,但如何在保障安全与便利之间平衡,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才是网约车产业发展的关注重心。各方更有必要形成充分的共识,在强化网约车监管的基础之上,网约车产业仍然需要旗帜鲜明的鼓励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网约车这样一个新兴的产业,快速起步的阶段难免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问题决不可听之任之。但同时,也应该以更宽容的角度,化解问题,创造更优质的体验,,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断向上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