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情绪,高创造力?

当你有急事需打求救电话,用手机拨了几次,都是“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候再拨”;当你不断刷新页面只为确定心中学校的一个录取分数线所带来的惶惶不安,精神紧张;当你的故乡发生特大灾害,而又久久没能确保亲人安全的时候,你遭受着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折磨之苦。这时的你,一定认为焦虑是个坏情绪。然而Emotion杂志在今年5月发表的文章中表明:对于高神经质(神经质Neuroticism是心理学中的一种人格特质,高神经质人的通常具有易紧张、好激动、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容易嫉妒等特点)的人来说,焦虑对他们却是“极好的”,相对于低神经质人群,高神经质群体在焦虑唤醒的状态下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

如果你在google搜索“情绪和创造力”,大多数研究会告诉你,积极或平稳的情绪更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Davis等人在2009年对63篇关于“情绪和创造力”的文献进行元分析研究,里面压倒性的数据都表明积极性的情绪对创造性更具促进作用。然而这是绝对的吗?“坏”情绪真的没有其用武之地吗?Angela K.等人的研究队伍决定展开深入调查,还原真相。

研究当中共设有三个行为实验,环环相扣,十分巧妙。

“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第一个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它的说法。研究者首先找来261名测试者,对他们当时的情绪状态、神经质的分数(Goldberg的IPIP大五量表)进行记录。然后告知他们稍后需要进行一项创造力实验(实际并没有进行,心理学实验就是“逗你玩”),但在这之前需要做另外一件事情。这时被试会拿到一张单子,单子上有12个不同的选项,被试被问及当给之10分钟去对这些材料进行识记时,他们更倾向选择哪些选项,然后按照他们的选择对其进行评分。这12个项目在内容上共分成3个维度:家庭、友情、学校。而每个维度下又涵盖高兴、焦虑、平静、无聊这四种情绪。实验结果表明:那些在神经质上评分较高的群体更愿意选择能唤起自己焦虑情绪的内容。

既然高神经质人群更愿意选择那些让自己“不爽”的事情(颇有打着灯笼进厕所——找屎的恶趣味,哈哈),那这样的选择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后果呢?于是研究者紧接着进行第二个实验。实验2与实验1的程序差不多,不同的是这次是“动真格”而不是“逗你玩”了。这重新找来的40位被试在被拉去测测情绪状态,测测神经质分数之后,一半的人要求他们唤起自己开心的记忆,而另一半需要唤起焦虑的经历。之后他们就进行正式实验了,实验任务就是在给定的30分钟围绕商用飞机的客舱进行创新性的设计,最终由其他组内成员评定他/她的设计是否具有创造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低神经质的群体,高神经质的人群在焦虑唤醒之后,创造性的得分更高。

至此,相信大家对“坏情绪的好作用”的困惑也渐渐明朗。但基于实验2参与人数太少及没有设置中性情绪唤醒作控制组等硬伤,研究者抱着“将实验进行到底”的心态继续死磕,并在实验3给出有力证据。实验3将新找来的274位被试重复了之前的步骤:测当时的情绪状态及神经质分数。不同的是,被试被分成了三组,除了开心情景唤醒和焦虑情景唤醒之外,还有另一组被试进行比较平静的情景唤醒(讲述他们在学校一天里通常要做的事情)。然后这三组被试被随机分去了两组中的任意一组:1、低负荷组:先记录2个数字,然后进行创造性任务,最后回忆开头的2个数字是什么;2、高负荷组:先记录8个数字,然后进行创造性任务,最后回忆开头的8个数字是什么。研究中的创造性任务是我们在测试发散性思维常用到的AU任务(Alternate Uses Test),即首先给被试呈现一个常用的物体,例如砖头,然后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被试对其展开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想出它的用途:砌墙、健身、打乒乓球等。这次创造性的评分采用流畅性(特定时间内想出的个数)和变通性(特定时间内想出的范畴个数:比如砌墙、砌墓碑都算是建筑的一类,打乒乓球算是体育运动的一类)这两个指标进行评定。实验结果再次有力的表明:被分配到高负荷组的高神经质的人群,在进行焦虑情景回忆之后,在创造力变通性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地高于低神经质人群。相反,对被分配到高负荷组的低神经质人群来说,中性情景的唤醒更利于他们创造性的发挥。

研究者认为,高神经质的人群之所以在焦虑的情况下有更多创造性的表现是因为内在动机在“搞鬼”。焦虑的情景更容易诱发高神经质群体的内在动机,这种动机促使他们调用更多的认知资源,所以他们完成任务的质量自然会更好。除此之外,笔者认为焦虑能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所以有可能导致任务完成得更好;第二是人们之所以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解决事情”。所以这时的人就好比无网络状态的wifi一样,到处搜索讯号到处搜索可能的解决方法,而刚好发散思维就是需要这种“搜寻”的状态,所以在创造性任务方面完成得更好。

但是无论哪个学科的研究结果从来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需要针对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所以更深层的探索仍需继续。

(作者:小e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