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朝鲜半岛,曾出现过许多政权,特别是北部地区,一直受着中原王朝的影响。一旦中原王朝发生内乱,势必减弱对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及辽东的控制,高句丽趁机逐渐强盛起来。此后几百年,高句丽一直跟中原王朝对抗,其势力范围在如今的朝鲜半岛北部和东北一带,曾是东北小霸主。
那么,后来的高句丽怎么了?为何隋唐两朝五代人拼尽全力一定灭掉它呢?
高句丽的来源
“高句丽”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玄菟郡,户四万五千六,口二十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五。县三:高句骊、上殷台、西盖马。”“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秽貊、句丽蛮夷。”
一般认为,高句丽由包括貊人和夫余人的四个族组成,此外还包括沃沮、肃慎、鲜卑、契丹、百济、新罗等族。
《三国志高句丽传》载:“ (高句丽)本有五族,有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涓奴部为王,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汉时赐鼓吹伎人,常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高句丽令主其名籍。后稍骄恣,不复诣郡,于东界筑小城,置朝服衣帻其中,岁时来取之,今胡犹名此城为帻沟氵娄。沟氵娄者,句丽名城也。”
又《后汉书高句骊传》载:“(高句骊)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消奴部为王,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武帝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使属玄菟,赐鼓吹伎人。”
朱蒙建国初期,就企图攻打汉四郡,由于汉军强大,被迫迁都丸都城。三国时期,辽东郡被地方军阀控制,高句丽与曹魏联合攻打辽东郡,高句丽却撕毁联盟进攻曹魏,却被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灭亡,其王逃往沃沮。南北朝内乱,高句丽重新建都,攻打原属中原的辽东、乐浪和玄菟三郡,最终吞并乐浪郡,完全控制朝鲜半大北部地区,而朝鲜半岛南部土著形成朝鲜三国时代。
公元427年,高句丽长寿王将都城搬到平壤,公元475年派三万大军渡汉江,攻占百济首都汉城,疆域从原来的“方可二千里”扩展到“东西三千一百里”。此后,历代高句丽王都致力于巩固在三国攻伐战争中取得的领土和财富。
至隋唐,高句丽占有今辽东省中、东北部和吉林省中、南部以及朝鲜北部,已经基本完成国家封建化,政治、文化、经济、疆域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
为何要远征高句丽
首先,隋唐大一统思想与高句丽复兴发生矛盾。
据《三国史记》载:公元前37 年, 朱蒙建立政权,“国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说明当时他开始自称为王。公元12 年因不服从王莽的调兵命令,王莽更名“高句丽为下句丽”“高句丽王为下句丽侯”。至公元32年时,光武帝才“复其王号”,这是《后汉书》的记载,《三国志》记“始见称王”,说明一直到此时,高句丽王的称号才得到中原政权的承认。尽管如此,中原政权仍将其视为与建立政权之前的高句丽族一样,“管辖地”不变。
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中原内乱,中央政权对东北四郡的控制逐渐削弱,就开始对高句丽政权进行直接册封。据史料记载,中原政权直接对高句丽政权的册封,是公元355 年前燕慕容隽对故国原王钊的册封。但是,中原王朝仍视高句丽为故土,尤其是汉代就设置的玄菟郡。
据《新唐书高丽传》载:“朕受天命,爱育率土,委王海隅,宣扬朝化,欲使圆首方足各遂其心。王每遣使入,岁常朝贡,虽称藩附,诚节未尽……今若黜王,不可虚置,终须更选官属,就彼安抚。王若洒心易行,率由宪章,即是朕之良臣,何劳别遣才彦也?……王若无罪,朕忽加兵,自余藩国谓朕何也!”
《隋书裴矩传》载:“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
《隋书炀帝纪下》载:“高丽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间,荐食辽、秽之境。虽复汉、魏诛戮,巢窟暂倾,乱离多阻,种落还集。萃川薮于往代,播实繁以迄今,眷彼华壤。翦为夷类。”
《旧唐书高丽传》载:“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对列星,理无降尊, 俯同藩服。”
《新唐书高丽传》载:“辽东故中国地……朕将自行经略之……”
可见,箕子时期起直到汉晋时期,皆高句丽领域都为中国所有,即使册封,也是“内附”。
但是,在隋朝建立之前,即公元5世纪时期,高句丽处于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时期的。当时高句丽国家统治区域空前扩大,西起辽河,东濒大海,北至松花江流域,南达汉江流域。尤其是长寿王在位时期,高句丽达到全盛。427年,他将高句丽的都城迁至平壤,标志着高句丽将其扩张的方向从中国辽河以东地区转移至朝鲜半岛。他去世九十年后,隋朝建立。
尽管隋唐时期高句丽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其实力不容小视,并开始谋求与中国形成国与国之间的朝贡关系。何况高句丽一直有统一朝鲜半岛的“志向”,根本不希望中原王朝染指朝鲜半岛事务。
而隋唐两代帝王,基于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和高句丽原本就是汉朝的一个郡县事实的影响,一直想将高句丽重新纳入内附藩属体系。
一方想实现大一统,一方想“独立建国”,二者矛盾逐渐暴露,战争成为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
其次,一旦高句丽有不臣之心,严重影响隋唐朝贡政策。
隋朝时期,百济、新罗遣使朝贡,倭国亦遣使朝贡,靺鞨率遣使贡献,东突厥降隋,西突厥降隋。炀帝派军大败吐谷浑,置四郡。西部: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贡者三十余国,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
唐朝时期,西南偏远小国继隋继续朝贡;太宗灭东突厥,设四府六州;取西域,置安西都护;友薛延陀、回鹘;败吐谷浑,吐谷浑内附;和亲吐蕃;百济、新罗、倭国遣使朝贡。
可见,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四夷藩属朝贡的盛世局面,且朝贡体系逐渐完善。
但是,隋唐时期,东北一直存在高句丽这样的强国,而倭国、百济、新罗对中国朝贡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高句丽有不臣之心,不仅严重威胁到东方其他国家的朝贡,还严重影响隋唐宗主国的地位和朝贡体系。
668年,唐朝和新罗联合灭掉高句丽,之后将其王族、贵族和实力之家被大量迁往中原、江淮、陇西之地,目的是为了消除其反抗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