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局预报,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正逐渐向菲律宾沿海靠近,15日白天将移入南海东北部海面,然后趋向广东沿海。据悉,台风“山竹”风力超17级,或将成2018“风王”。
有网友调侃:听天气预报,有点馋!
但玩笑之余,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应对台风等灾害,学习一些防灾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科学认识灾害
许多人遇到灾害发生时,哭天喊地,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基本都是灾害意识薄弱,缺乏灾害防御的知识和技能,这常常导致悲剧的发生,令人惋惜。
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指天灾,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以及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渐变性灾害。
人为灾害: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灾害,例如火灾、矿难、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等。
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认识到灾害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树立灾害意识,科学防灾減灾,做好对灾害的预测与预防。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当做到两点,一是积极主动获取和学习防御灾害知识和技能,二是积极主动参与防御灾害的实践活动。
如何获取防灾知识和技能?
1、浏览专业网站等学习掌握灾害防御知识。
现在有很多专业网站介绍各种灾害的相关知识、防灾逃生知识技能,比如:中国天气网有台风专题。我们在上网的时候不妨多浏览这类网站,储备相关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2、养成关注灾害的习惯。
只有关注了灾害才可能从心灵深处感悟灾害的危险,洞察灾害可能发生的蛛丝马迹。现在人们的出行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徒步行、马车拉,而是驾车、飞机、高铁出行,遇到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概率大大增加。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都发生在旅游区。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城市火灾也时有发生。如果我们不掌握一些地震预警、防火知识和自我救援的技能怎能做到灾害发生时的逃生和自救?
高层建筑物发生的火灾
3、关注防御灾害的科普宣传,养成参观科技馆的习惯。
科普宣传的往往是告知公众最通俗、最基本的常识。因此,关注减轻灾害的科普是非常有效的获取灾害防御知识的方法。无论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应养成参观科技展览馆的习惯。很多科技展览馆不但有最新科技发展的介绍,还有很多防灾減灾知识及防灾设备展出和使用介绍等。为我们主动获取各种灾害防御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科技馆参与实验活动
4、积极参与灾害防御实践。
要把学到的逃生知识和救援技能运用到灾害防御实践中。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只知道灭火器的作用,但遇到火灾时却不会使用灭火器从而酿成殒命的惨剧。因此提倡各级政府灾害防御部门,要经常组织各种防灾演习,使公众把防御灾害知识和技能用于逃生和实际救援,学会使用各种防灾设备和救援器材,这样才能在灾害发生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掌握防御灾害知识和技能,参与有关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一个人乐于担当责任的表现。小到自己和家庭,大到国家,都需具备足够的防御灾害的知识和技能。
撰文/张晁军 沈萍(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
本文由《知识就是力量》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