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如懿传》正在热播。剧中女主角乌拉那拉·如懿以高冷倔强的个性,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许多人可能会很好奇,历史上是否真有如懿这个人物呢?答案是肯定的。她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家族姓氏,清朝后妃基本没有名字记载,所以如懿这个名字是虚构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如懿”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如懿传》中,如懿的身份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雍正皇帝原配)的侄女,这其实是个错误。真实历史上的“如懿”出身并不显赫,她的父亲讷尔布只是镶蓝旗的一个佐领(正四品)。她的姓氏也并非乌拉那拉,而是辉发那拉。
雍正十二年(1734年),16岁的辉发那拉氏通过选秀,被赐婚给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做侧福晋。一年后,雍正帝驾崩,弘历继承皇位,即乾隆皇帝。作为乾隆皇帝潜邸时期侧福晋的辉发那拉氏被册封为娴妃,地位仅次于富察皇后和高贵妃,位居第三。
和《如懿传》中高冷倔强的如懿有所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辉发那拉氏性格文雅、庄重。所以乾隆皇帝封她为娴妃意为“安和、恬静”。
自古以来,皇帝的后宫就如同战场。后妃们为了在皇帝面前争宠往往用尽各种手段。不过,娴妃却是个例外,虽然她在妃嫔中位份较高,但却低调到几乎让皇帝都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乾隆十年(1745年),高贵妃在病危之际被封为皇贵妃,意在冲喜。娴妃也在同日被晋封为娴贵妃。不久,皇贵妃高氏就病逝了,娴贵妃成为了后宫中的“二把手”。三年后,富察皇后也病逝了,娴贵妃被皇帝册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
乾隆十五年(1750年),辉发那拉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乾隆皇帝在封后册文中这样写道:“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秀毓名门,祥钟世德,早从潜邸……恭奉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从这段话的意思中可以看出,辉发那拉氏被册封为皇后的主要原因是出于皇太后的举荐,而并非乾隆皇帝本人的意思。
辉发那拉氏当上皇后以后,待遇发生了很大改变。此前皇帝很少光顾她的寝宫,更谈不上怀有子嗣。可是在此后几年,她相继为乾隆生下了二子一女。乾隆皇帝无论江南巡幸、盛京祭祖,还是木兰秋狝,都会将辉发那拉皇后带在身边。有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乾隆宠爱皇后的表现,其实倒也未必。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是一个对女人非常“博爱”的帝王,用情至深这几个字在乾隆皇帝的词典里是不存在的。此时的辉发那拉氏已经三十多岁,早已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因此与其说上述种种行为是辉发那拉皇后圣眷正隆,还不如说这些都是她作为中宫皇后理应得到的待遇。
在主持后宫的十几年时间里,辉发那拉氏得到了一个皇后应有的待遇,也履行了一个皇后应该履行的责任,按理说一切都相安无事。不过,世事总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时候,辉发那拉皇后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原来,后宫中的“二号人物”令贵妃(《如懿传》中的卫嬿婉)越来越受到皇帝的宠爱。令贵妃为乾隆皇帝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也被乾隆寄予厚望。这些都让身为皇后的辉发那拉氏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最过分的是,乾隆竟打算册封令贵妃为皇贵妃。按照清宫传统,皇贵妃封号一般只给去世的妃子追封,或者给病危的妃子冲喜。令贵妃不但身体完全健康,而且此时在后宫中地位已经很高了,如果再给她加上皇贵妃的封号,势必对辉发那拉皇后的地位形成严重挑战。甚至会影响到将来谁的儿子继承皇位的问题。所以在册立皇贵妃的问题上,帝后之间出现了不少矛盾。
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辉发那拉皇后伴驾随行。当皇帝一行人抵达杭州后,生性风流的乾隆皇帝又看上了杭州的一个漂亮女子,并有意将她带回宫去。但是辉发那拉皇后却坚决反对,因为根据清宫规定,皇帝的女人必须是从秀女中产生的,而不是说皇帝看上谁就能带走谁。作为后宫之主,皇后完全有权利阻止皇帝这么做,但乾隆皇帝却大大迁怒于皇后。帝后之间本来就在册立皇贵妃的问题上心存芥蒂,结果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让矛盾进一步激化。彻底失望的辉发那拉皇后在激动之下就剪掉了自己的头发。
按照满人传统,除非家里长辈去世,其他时候都不允许擅自剪掉头发,否则就是大不敬、大不孝。皇后的行为让乾隆皇帝极为震怒,他在上谕中指责皇后“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这么长长的一句话其实总结起来意思就是四个字:皇后疯了。
乾隆皇帝当即命人将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城。没过多久,他又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并将皇后手下的宫女由十人裁撤为两人。按清宫制度,只有位分很低的“答应”,才只配备两名使唤宫女。虽然辉发那拉氏的皇后名分没被裁撤,但实际上已经是“不废而废”了。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辉发那拉皇后去世。乾隆皇帝下旨以皇贵妃的规格举行葬礼。但根据清廷内务府档案记载,辉发那拉皇后的丧事仅用银207两9分4厘,规格只相当于一个嫔的等级。朝廷里有个叫李玉鸣的御史实在看不下去,上书为皇后说几句公道话,结果李玉鸣被革职流放。“无情最是帝王家”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