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比大人更容易见“鬼”?此“鬼”非彼“鬼”

医学上有一个名词,英文称为“Psychosis”,中文称之为“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精神状态,可能会涉及感官、认知、行为等等的错乱。一般来说,常见造成儿童短暂且非精神疾病影响的精神病,多半是与儿童中枢神经受干扰有关,例如自体免疫或感染性疾病、基因或代谢性疾病、电解质不平衡、药物或化学物质影响、甚至是癫痫发作或脑瘤等,都曾经有报导过。

为何强调儿童“精神病”常为短暂且一般由非精神疾病引发?以旧名为精神分裂症的“思觉失调(早期不正常精神状态)”举例,在成年人的思觉失调患者中,“精神病”是急性期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但由于幼儿时期思觉失调的盛行比例仅约为万分之一到五万分之一,即使到了青春期左右,大约也仅为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因此对于儿科医生来说,多数的儿童“精神病”反而不是由精神疾病所引发。

若真要判断儿童的“精神病”是否真有精神疾病或异常,可由其是否在发作前有奇异的信念或认知、发作的频率、发作后是否影响其行为模式、是否有其他化学物质或药物影响、以及任何曾经产生过的精神疾病症状等,来做鉴别诊断。

那么,儿童的“精神病”一般会有哪些特殊的反应呢?这一点我们可以来看看儿童与青少年的幻觉的相关研究,就能得到一些蛛丝马迹。

一篇有关儿童幻觉的英国研究发现,学龄与学龄前儿童曾发生过视幻觉或听幻觉的比例,竟可高达13~17%,接下来到青少年时期约略递减为5~7.5%,至于幼儿时期,由于评估较为困难(特别是三岁以下受限于其语言能力),因此无法判定这些幻觉是否随年龄递减,抑或是在儿童期为人生最高峰。

不过很明确的是,多数此类幻觉(75~90%)为短暂的且易随时间消逝,仅仅不到一成的儿童可能与未来产生的精神疾患相关(7%)。这篇英国文献甚至提到,曾有个案例描述一位学龄前儿童的视幻觉,就是有个“YAHOO!”会从他身体冒出来、天天追着他跑,并且教他说咒语。虽然活灵活现的,却把他爸妈给急死了。

早在1955年,一位英国精神科医生(Dr. John Todd),发现他的某些患者除了产生偏头痛的症状外,另外出现了一些短期认知上的变化,例如描述物体开始变大变小,或是形状扭曲,就好似爱丽丝在奇异世界中的感觉。《爱丽丝梦游记》正好是英国的世界名著,所以Dr John Todd便以此作为命名。

经过后续数十年的医学案例,发现这类短暂的视知觉异常现象,最容易出现在“接吻病”(kissing disease)之后。“接吻病”?可是爱丽丝没和谁接吻吧?不是,这个“接吻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俗称,由一种叫做Epstein-Barr virus(EB病毒)的病毒感染造成。

除此之外,还包含部分儿童对抗组织胺药物,容易产生的副作用。除了熟知的嗜睡外,某些六岁内的幼儿也会有幻觉产生,即便是第二代的抗组织胺也曾经发生过相关副作用。

当然,美国儿科医学会也曾公开呼吁,“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是不可小觑的影响。临床上可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当痛苦的经历为时长短的时候,归类为“初级”,这时只要将“干扰物”(也就是痛苦的经历)移除,加上适当的家庭情绪支持,对未来脑部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如果这类的“干扰物”无法迅速移除,就会进入下一阶段,提升到所谓的“中级”影响、或甚至发展成“严重级”影响。

2018年初,美国儿科医学会就曾针对川普的难民处置政策,包含分离其家庭等,出言警示这类的创伤可能会影响孩童的脑部发展,造成长期头痛、智力缺损、睡眠障碍或是精神症与幻觉产生等等的后遗症。

所以,小孩子们虽然常常有机会被“吓到”,但还是建议家长们在发现这类的状况时,千万不要忘记寻求专业的医疗协助。至于医生会做哪些检查和协助呢?美国儿科医学会曾利用“VISUALS”这个排列,说明常见的儿童幻觉处理原则。

  • VISUALS

V:视力与听力,当然如果产生视幻觉或听幻觉,第一步骤就是检查视力与听力,如果这些基础的感官系统产生问题,小孩就极可能误会或扭曲他们所看到或听到的。

I:想像中的朋友或玩伴(儿童绮想)。

S:压力(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等)。

U:尿液检查,特别是针对某些药物,或是不当的物质与毒品滥用(一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A: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层往往有不同的考量)。

L:深入问诊,疾病史,及一切必要相关的生化或影像功能检查等。

S:与入睡或睡眠相关的症状(睡眠品质也是一项重要因素)。

东方国家由于文化背景,往往将此类的儿童幻觉归类为灵异事件,所幸多数的幻觉较为良性且短暂。这是否也是个美丽的巧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