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中那个居心不良的怡亲王,实为清朝最憋屈的铁帽子王

近日,电视剧《延禧攻略》终于迎来了大结局。在第14集中,女主角魏璎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扳倒了居心不良的怡亲王,让许多观众看得非常解气。那么,真实历史上是否有怡亲王这个人物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历史上的怡亲王还是清朝十二个铁帽子王之一。


铁帽子王这个名称听上去就非常霸气,那这究竟是个什么王呢?其实,铁帽子王并非官职,也不是爵位,而是清朝对世袭罔替王爵的特有称呼。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一般是嫡长子)继承爵位时就要降为郡王。但铁帽子王则不受此规则限制,亲王去世后,继承人还是亲王。

怡亲王是清朝的第九个铁帽子王,前面的八个铁帽子王都是开国元勋。由此可见怡亲王的地位有多特殊。

但是,在《延禧攻略》中的那位怡亲王弘晓看上去似乎是个怂包,难道是电视剧在瞎编吗?其实并非如此。弘晓是第二代的怡亲王,而真正的牛人是他的老爹,即一代怡亲王胤祥。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可能都会知道,在雍正朝时期,雍正皇帝和自己的十三弟是铁杆兄弟,这位十三弟就是怡亲王胤祥。在整个清朝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和自己兄弟的关系,能超过雍正和胤祥的关系了。胤祥对雍正帝忠心耿耿,全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雍正帝对胤祥也是屡屡破格恩赏,几乎是能把皇帝赏赐给臣子的任何东西,都赏赐给了胤祥,其中就包括了被视为极高荣誉的“铁帽子王”。

胤祥在雍正八年(1730年)的时候就病逝了,去世前他将怡亲王爵位传给了自己的第七子弘晓。让人颇为费解的是,按照正常承袭顺序,胤祥应当将怡亲王爵位传给第四子弘晈(嫡长子),可是他却坚持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弘晓。后人猜测胤祥这么做的目的是主动示弱。因为当时怡亲王派系的势力比较大,等将来自己和雍正帝都去世后,新即位的皇帝可能会忌惮怡亲王派系的势力,这样反而容易给后人带来无妄之灾。而弘晓年仅八岁,没有什么人脉,更谈不上政治经验。让他承袭爵位就等于主动将自己的势力拱手让出,好让将来的皇帝能善待自己的后人。

不过,等到雍正去世,乾隆即位后。怡亲王一脉还是遭到了打压。弘晓的两位哥哥弘昌、弘晈在乾隆四年(1739年)的时候因卷入一起皇室内部的案子,分别遭到了革爵和警告处罚。而作为怡亲王的弘晓,也只是被任命为乾清门侍卫,说白了就是紫禁城里的保安。和铁帽子王的身份比起来,乾清门侍卫这份工作实在是有点上不了台面,弘晓心里有多憋屈应该是可想而知的。

乾隆五年(1940年),弘晓晋升为正白旗汉军都统,但没干几年就被革去职务,革职理由仅仅是因为在盛京祭祀祖陵的时候,身边不佩小刀,有失满洲旧俗。乾隆皇帝还当着许多王公大臣的面训斥弘晓:“纵不顾祖宗成宪,独不念及乃父乎?”(《延禧攻略》中弘晓落马是因为在坤宁宫吃肉的时候加盐)

后来,乾隆皇帝还把雍正赏赐给胤祥的交辉园改赐大学士傅恒(乾隆小舅子,《延禧攻略》中的男二号)。怡亲王一大家子人只好搬到了另一处较小的宅邸居住。

在接连遭受打击后,弘晓开始潜心于文学、诗词方面的创作,终身未再涉足政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晓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和《延禧攻略》中那个张扬跋扈的怡亲王相比,真实历史上的怡亲王弘晓其实是处处谨小慎微。但即便如此,乾隆皇帝还是会时不时地对他“敲打”几下,让人不得不感叹一朝天子一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