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沼泽称作“绿色陷阱”,这是为什么?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湿地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的湿地现状以及《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全国的湿地可以分为5类,分别是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

中国的沼泽约有2173.2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四川北部的若尔盖高原以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区域。例如,三江平原地区的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化植被,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摄影/李伟)

但人们通常称沼泽地为“绿色陷阱”!这主要是因为沼泽地多分布于平原、高原的低洼地区。而这些地区地势较平、积水较多、气温较低、蒸发较小,植被都是喜湿性草本植物,以莎草、薹草和泥炭藓为主。它们织成密密的绿色地毯,掩盖了下面的泥潭。看上去平坦坚实的地面,人一踏上去就会陷进去,非常消耗体力。当年许多红军战士就是这样精疲力竭,牺牲在沼泽地上的。

虽然沼泽对人类来说危险重重,也不适宜种庄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沼泽地正在被改造成良田。比如曾经的“北大荒”——三江平原依靠丰富的湿地资源发展成了“北大仓”。

撰文/李伟 李娜 李惠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