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台湾网友整理出了一批清朝时期的“垃圾奏折”在网上引起热议。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称这些奏折为“垃圾奏折”。
康熙五十年,直隶巡抚赵弘燮上奏折申请进京给皇帝贺寿,康熙帝回复:“不必上本”。可是不到十天时间,这哥们又上本说自己想进京给皇帝贺寿,康熙帝只好又回复:“不必来”。
康熙五十六年6月,还是这位赵弘燮,此时他已经升职成为直隶总督。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赵弘燮接连给康熙上了5份关于天气情况的奏折,看得康熙皇帝想打人。
康熙五十八年3月28日,闽浙总督满保向皇帝发了一篇“奏进台湾番子土产芒果等物折”,意思就是说要把台湾土特产芒果送给京城的皇帝尝尝鲜。康熙皇帝回复:“知道了,此等东西皆无用,不必再送来。”
原本以为此事就这样了结了,可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康熙五十八年4月29日),满保又发来“奏进台湾芒果及武夷山茶叶折”。康熙皇帝不得不再次重申:“知道了,因芒果味一次未见过之物,原想看看,看来甚是无用之物,再也无用送来也。”
如果说赵弘燮和满保这两人的奏折已经够无聊了,再看看下面几份奏折,估计皇帝的内心是崩溃的。
拾金不昧虽然是美德,但这些督抚大员竟然因为这点破事一个个争先恐后向皇帝上奏折,皇帝的苦谁能知?
除了上述这些垃圾奏折外,清朝皇帝每月都会收到大量各地官员送来的请安折。折子的内容千篇一律就是“皇上您好吗?”,皇帝只好耐着性子一封封地回复:“我很好。”那么问题来了,皇帝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处理,为什么他还要耐着性子一一回复大臣们上奏的这些几乎毫无意义的垃圾奏折呢?
首先,古代没有互联网,皇帝久居深宫之中,信息闭塞。要想全面了解外面世界的情况,就必须要让大臣将各地的情况呈报上来。至于汇报的内容是否重要,则要皇帝本人来做定夺。有时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往往隐藏着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某地百姓经常拾金不昧,就说明这个地方民风淳朴,治安环境良好。所以,皇帝不怕奏折内容琐碎,就怕大臣工作不用心,故意瞒报民情。
至于那些重复不断的请安折,虽然没什么干货,但这是大臣们向皇帝表示忠心的方式,同时也是和皇帝联络感情的纽带。这就好比我们今天的朋友圈,如果一个朋友长期不联系,那么关系自然就疏远了。偶尔打个电话,发个微信联系一下,即便都不见面,但对于维系友情还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上文中提到的那位“话痨”直隶总督赵弘燮翻来覆去地向皇帝汇报天气情况也是事出有因。他曾因直隶地区发生水灾后,没有把防灾工作做到位而受到康熙皇帝的严斥。所以,当他再次看到连番降雨的情况后,就不断重复向皇帝汇报。意思就是说,我可把该说的情况都说了,能准备的事情也都准备了,如果再次发生水灾,那可不是我防灾不力的责任了。
由于皇帝每天都会接收到各地送来的情报,加上还得上朝处理国家大事。所以,清朝皇帝基本都比较勤政,其中雍正皇帝更是以“工作狂”著称,赢得了“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清世宗,即雍正帝)者”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