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在某些时刻,忆起那些逝去的青春。而除了彼此的生活圈不再相同,更大的遗憾是互相不再联络。友谊的褪色在所有人的生命中几乎都发生过,但对比失恋的惆怅和家人亲情的羁绊,友情的厚重似乎根本不足挂齿,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友谊的形成,基本上归类为“空间”“个性”和“共通点”,你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彼此个性都不愠不火,也有着相同的兴趣和目标,当这三种牵动彼此情感的线断了一条,那么另外两条也将很难维系。纵使曾经多么要好,日积月累堆叠的尴尬和陌生都会使得破镜难圆,少了交流,曾经的情感都是过往云烟。
《nytimes》报导,研究发现,在我们所认为的朋友当中,只有一半也认为你是他们的朋友,换言之,朋友只有一半是相互的;而那些可能你根本没有放在眼里的人,他们却把你当成挚友。
这个惊人的发现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的注意,也改变了专家眼中对“朋友”的认知,乐观倾向、自我意识高涨构筑了我们心中的友谊圈。
也因为交友型态改变──按“接受”就是朋友──朋友间的误会,可能对健康与心态都有一定程度的严重影响。因为人们不喜欢听到:那些看来是朋友的人却不把自己当朋友。
《bustle》则通过心理学家的剖析,分析与老朋友失去联系后,你根本不应该感到难过的主因:
1、所有人都这么做
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理由,但每个人突然间与对方渐行渐远,总是能找到原因或来由,像是生活圈不再相同、相互没有保持联系,甚至可能是日积月累、早就看不惯对方某些习惯的作为,更多的,是工作忙碌、成家立业后,生活重心转变的结果。
2、友谊本身就不是共同体
对于爱情、亲情来说,友谊本身的浓烈程度就比不上它们,因此成年后,除了可能5个在身边的挚友,大部分曾经的好伙伴、好朋友肯定都不会再联络。你不需要难过,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不互相经营的感情一定会破裂。
3、人们都会改变
也许有一位朋友陪你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或者学生时代跟你一起翘课、同甘共苦的坚定──并不是说这样的情感不重要,只是物换星移,人们也会跟着改变,曾经的回忆势必美好,但就让它永存于心中吧。
4、怀旧并不是真正的情感
每当老朋友重新再度聚首,怀旧总是我们会思念的经典话题之一,但如果你的友谊仅有回忆和想念过去,那也多少代表了这份友情只能停留在过去的事实。
5、你不可能顾及每一段友情
我们肯定都曾经有这样的犹豫:我对她很好,也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她、甚至会在出游买纪念品时,把她视为第一个送礼的对象,可是,怎么感觉好像她并没有那么在乎我?上回我生病,她没有半点关心,还是只是因为她太忙了呢?
亦或者:每次聚会,总是我在约大家,一旦我不出声,大家就会死气沉沉的,也没有人会主动邀约,大家还把我当朋友吗?
友情是互相的,如果一段关系总是在某人主动后才有所互动的模式,很显然,这样总有一天会让人心灰意冷。
6、对于真正的好朋友,没有联络也不会怎样
其实真正的好朋友,“尴尬”这件事情在你们心中是不会发生的,就算不说什么话、只是一起认真做某件事,彼此还是会互相的信任与扶持,这是真正友情的力量,而且也不会轻易改变。
英国心理学家罗宾邓巴也说,每个人一生的朋友都是有限的,而这些朋友也有层次之分。最高层的只有1至2人,比如说你的配偶,或那位与你出生入死多年的好友;第二层大约4人,你们会每两天就联络一次,彼此都很了解对方的心、也懂得对方的情绪与忧愁。
再下层的朋友则多是交情不深、认识时间不长、单纯工作上的同事;最后则是几乎不太会有联络的酒肉朋友。
不过他强调,在时间、情感有限的条件下,一个人一生中最多只能把感情完全投入在5个朋友上。
专家建议,我们应该仔细检查生活中哪些人是你“真正的朋友”,并用一些方法来扪心自问:
哪些朋友在相处时,我是感到开心、快乐、没有压力的?
哪些朋友是在我有困难、情绪低落时,愿意出面陪伴我、鼓励我的?
我心情不好时,我会想与谁分享?谁又能不把我心底秘密说出去?
如果那些你觉得是你朋友的人,并不认为你是朋友,你也没必要感到灰心。可能他们就是你生命中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