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凭个人的意志力抹掉痛苦的记忆,很难奏效;靠时间冲刷痛苦,也让人备受煎熬。难道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痛苦记忆“大清洗”
为了阻止痛苦记忆对人反复而漫长的骚扰,各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比较理想的药物。眼下,他们已经开始尝试把有关成果应用到人类身上。
如荷兰科学家发现,人们通常用于预防和控制心脏病的一种药物,就能消除不良记忆。他们对60名男女志愿者做了药物测试。研究人员让志愿者观看恐怖的蜘蛛图片,同时轻微电击他们,让他们产生可怕记忆,并记住这些图片,使他们在蜘蛛和恐怖之间建立一种牢固的对应关系。第二天,志愿者被分成两组:一组服用那种药,另一组服用没有效果的安慰剂。几小时后,科学家向志愿者展示了相同的蜘蛛图片,然后通过仪器记录下了志愿者的恐惧反应情况,结果服用安慰剂的人很快产生了恐惧反应,而真正服药者却表现比较平和。一天后在药物失效时,科学家又检测了志愿者的恐惧反应,结果还是证实,服药者的恐惧记忆已被清除了。
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也发明了一种健忘药,并用药物对19名车祸和强奸受害者进行了10天的治疗。他们给一些病人服用药物,另一些人服用安慰剂。一周以后他们发现,服用药物的比服用安慰剂的病人在回忆痛苦经历时,痛苦的感觉明显减轻了许多。
科学家们认为,未来这些药物肯定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人身上,帮助人消除恐惧等痛苦记忆,抚平心灵创伤。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药物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所有痛苦记忆进行“大清洗”,使其“归零”,结果会使人的一些有实际价值的痛苦记忆永久丢失,如被害人忘记了罪犯的面孔和受害经过,而最终无法指证罪犯,受过挫折的人今后无法总结失败的教训等等。因此,这种方法并不是人类对付痛苦记忆的理想办法。
“定点清除”能成吗?
未来比较理想的办法应该是通过某种手段,“定点清除”具体的某一项或者某一段痛苦记忆。如人被地震等灾害惊吓了,或陷入某种挫折不能自拔了,等等,事后就专门清除相关的记忆,而让有价值的其他痛苦记忆“毫发无损”。
这个想法荒诞吗?最近,美国和中国科学家就找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办法。他们利用化学手段,可以有选择性地删除小白鼠大脑中很具体的一段痛苦记忆,并且不会破坏小白鼠大脑组织,这种方法使人类清除不想拥有的记忆成为可能。
在实验中,科学家将小白鼠放到一个小房间里,并为它们播放一段比较刺耳的噪音,然后反复电击小白鼠,于是让它们脑海中对这个房间和噪音产生了痛苦的记忆,当它们再一次进入这个房间或单单是听到这种噪音时,便会变得惶恐不安,身体不停地颤抖。接着,科学家将小白鼠放到原来那个房间内,但并没有播放那段噪音,并给它注射一种有消除痛苦记忆功能的蛋白质,结果使小白鼠忘记了这个房间给它造成的恐惧。但是下一次播放那段噪音时,它们依然会恐惧颤抖,说明关于噪音带来的恐惧没有消除。之后,科学家将小白鼠再一次放到这个房间,并播放让它感到恐惧的噪音,在这种环境下,给它们注射那种特殊的蛋白质,几天过后,当再将这些小白鼠放在同样的环境中,并播放同样的噪音时,小白鼠表现正常,并没有任何恐惧状态的产生,说明当初那段痛苦的记忆现在早就烟消云散了。
这项“定点清除”实验表明,要清除小白鼠某一段痛苦的记忆,就需要在其回忆那段痛苦记忆的时候“对症下药”。这项实验的成功,无疑为下一步人类解决同样的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也预示着人类定点清除痛苦记忆已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