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宇|中国航天强国路线图:火星、新火箭、海上发射多个亮点披露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之内,商业航天的创业潮风起云涌,太空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但无论是中美两国,还是俄欧日等传统的航天强国,以 ESA、JAXA 等政府航天机构和空客集团、洛克希德·马丁和三菱重工等地位特殊的军工巨头依然占据着人类征服宇宙的前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对全球范围内的航天活动有着不可不了解的重要影响。

8 月 30 日,中国两大航天领军企业之一的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第七次工作会议。除了总结集团公司在过往取得的成就之外,关于未来若干年的多个项目规划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其中大多代表着中国航天计划的未来,对航天路线走向有着近乎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未来 3 年,多个重要项目

空间站:全面开展“天宫”载人空间站建设,与之配套的“天舟”货运飞船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也早已展开;

月球:实施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和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全面完成探月工程任务目标,力争开展无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设;

火星: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开展无人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

小行星:启动无人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探测任务;

北斗导航卫星:全面建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对地观测:全面建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空间基础设施: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骨干框架,构建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全球低轨移动通信试验系统和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发展空间科学和新技术试验系列卫星,全面提升空间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和空间飞行器智能化水平等;

新火箭:实现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以及火箭一子级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首飞,初步建成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开展常规推进剂运载火箭替换工作;

海上发射:今年年底完成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预计将采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20 吨;

重型火箭:完成重型运载火箭立项并启动研制。如果按照该集团此前透露的长征九号重型火箭的规划,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方案设计的推力超过 3000 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 100 吨以上,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50 吨以上,比肩登月专用的“土星五号”和 NASA 正在研制的“太空发射系统”,计划于 2028 年至 2030 年期间首飞;

图丨美国几款重型运载火箭

营收:营业收入目标调整为 3200 亿元到 3500 亿元;

利润:利润总额保持在 260 亿元以上;

世界企业排行:进入世界 500 强前300 强、世界军工 100 强前 8 强;

发射次数:要增加型号任务,运载火箭发射次数从 110 次调增到 130 次以上,航天器出厂数量从 150 颗调增到 170 颗。

过去 6 年,成果斐然

发射次数:过去 6 年,航天科技集团共实施 113 次宇航发射任务,将 219 颗航天器送入太空;

载人航天: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根据 1992 年 9 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包括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月球:嫦娥三号落月探测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成功实施;

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设;

对地观测:部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投入使用;

新火箭: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十一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完成首飞;

空间基础设施:以海洋、风云、资源系列卫星为代表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商业出口:出口 7 颗卫星并完成在轨交付;

营收:营业收入从 1233 亿元增长到2315 亿元,年均增速 13.4%;

利润:利润由 100.7 亿元增长到196.3 亿元,年均增速 14.3%;

资产规模:资产规模从 2580 亿元增长到 4106 亿元。

航天强国建设路线图

第一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第二阶段,从 2030年到 2045 年,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基础上,有效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推动中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