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桂林市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据媒体报道,共有150多人到医院接受检查,近百人入院治疗。经全力有效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无危重及死亡病例。
8月28日,桂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称,根据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由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目前涉事酒店餐厅已停业整顿。
高温季,正是各种细菌滋生、食源性疾病风险增大的时节,沙门氏菌又是其中的一大“元凶”!,我们该怎么防范沙门氏菌带来的侵害呢?
什么是沙门氏菌?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我国,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首位。沙门氏菌也是美国食物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每年在美国大约报告40000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每年大约有1000人死于急性沙门氏菌感染。在欧盟食物中毒报告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第二位(第一位为弯曲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有: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体温可升高至 38℃ 以上,腹泻可达一天几次至十几次,主要为水样便。
沙门氏菌存在于哪?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可通过粪便污染环境和动物制品。
日常食材中,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的主要传播媒介。最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这类细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强,在水、牛乳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其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7℃,乳和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经巴氏消毒或煮沸后会迅速死亡。
怎么预防沙门氏菌中毒?
防范沙门氏菌中毒,生活中要做好这些:
便后、换尿布后、接触宠物后,准备食物或就餐前,均应仔细洗净双手。
不吃未经加热煮熟的肉,不吃生鸡蛋。剩菜剩饭进食前要彻底加热。
厨房的砧板要生熟分开。每接触一种食物后,务必将砧板仔细洗净,以免污染其它食物。
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均应视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条件允许时,新鲜肉应该放在干净的塑料袋内,以免渗出血水污染别的食物。
不喝未经处理的水,例如池塘、溪水、湖水、被污染的海水等;不喝未经巴氏法消毒的牛奶(即生牛奶)。
在使用微波炉煮肉食时,要使肉食内外达到一致的温度,通常是 74 ℃ 以上。
沙门氏菌生活中无处不在,小伙伴们要学会防范,万一发现不适,一定要记得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本文综合自食药局、健康时报、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