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地球,80后美女匠心依旧

高中时参加学校的交换项目,第一次出国的Luying被西方的教学所吸引,暗暗种下了留学的种子。第一次见到Luying是在咖啡馆,她答应我的采访,为我讲述她的留学故事。阳光下的她看起来瘦弱而文静,但是,她却拉着行李一个人从中国到新西兰,又跨越了半个地球来到英国。她笑称自己是“倔强的金牛”,新鲜的挑战和不同的文化从来都不是她的困扰,而是生活源源不断的动力。三年多的异国生活,让她在生活和处事等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但是,Luying也表示她很喜欢这样的变化,将会带着感恩的心继续探索这个一直爱护着她的世界。

本期访谈人物:80后美女Luying

Luying,杭州人,本科2+2合作办学,就读于新西兰八所公立大学之一的怀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硕士就读于全英排名前五的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管理学院。曾工作于英国Bosch(博世),现就职于杭州某网络科技公司。

很多学生刚到国外都有点“水土不服”,你有吗?你当时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我刚去没有什么不适应,这也得益于我参加的是2+2合作办学。当时也有想过直接本科出去读,但是考虑到费用和适应能力,觉得这种2+2形式会比较理想。两年国外的教材、老师、教学方式都是和我们新西兰的合作学校一样,甚至学分都是可以互转。所以在去新西兰之后除了周边的同学,其他没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出国时年纪比较小,第一个月会想家,不过很快就enjoy起来。

看到你在英国Bosch(博世)有半年的工作经历,英国的工作好找吗?

不好找!我读的专业必须要有半年的实习经验才能拿到文凭,而那个实习需要自己去找。因为班上的同学或多或少有工作经验,到后来就眼巴巴看到大家一个个拿到offer,而自己还是一次次的被拒。

说实话,当时的压力其实非常大,甚至有点处于崩溃的边缘,也整天盘算着最坏的打算。后来也没办法,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修改CV,总结之前面试的经验,迎合雇主的需求,在课程结束之前的两三个星期前才找到这份实习。最后想再留英的时候,正遇上了英国金融危机,求职屡屡受挫,加上长期的高压让我觉得非常累就回国了。

看你的朋友圈发现有很多的国外朋友,跟外国朋友交往有什么技巧吗?

嗯,我的外国朋友不算少。这可能因为一方面我喜欢交往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被逼的(笑),在英国无论是上学或者上班中国人都非常少。在那个环境下,你必须要融入别人的圈子与他们交流。有些中国学生会给外国人贴标签,觉得他们就是不好交流。其实交朋友世界各地的朋友都一样,没什么特殊的。还有就是千万不要因为担心语言能力不去说,我有很多朋友的母语也不是英文,我们仍然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如果说有什么技巧的话,就是和外国人说话需要比较直接,他们不习惯拐弯抹角。

留学期间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难忘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最难忘的是在新西兰毕业旅行认识的一对英国夫妇。我们虽然只聊了一个晚上,但我后来去英国的时候他们开车来接机,帮我去问学校的班车,邀请我一起过圣诞节,像家人一样地对待我,直到现在,我们在节假日也会互通电话。
说来我也是非常幸运,因为经常有听说留学生与homestay家庭吵架或者在外被谁坑之类的事,我从来都没遇到过。好像在每个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自然而然会有人出现,所以我也非常感恩。

留学于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应该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吧。就比如说在看待一些问题上,由于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可能会更有主见一点。而且之前国外完全没有人管。遇到问题找老师、对作业不满意,完全靠自己去解决。让我变得更独立,目标也会更明确,我在适应了学校之后马上就去找了part-time打工;一年以后为了接触当地人搬去homestay;提前四五个月就为申请Master开始做准备等等。

回来后,小伙伴说我更不接地气了,那些让我觉得不舒服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我都没有办法去妥协。可能本可以改变,但留学这段经历让我依旧倔强吧。哈哈

回来之后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要是让我再选择,我可能会在英国多坚持一段时间找工作。因为国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对之后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在英国来说,找工作相对别的国家的确比较困难。不过如果你读的金融类的专业会比本地人有优势。我们在英国的银行里看到许多亚裔面孔,因为英国人的数学实在是太烂了。所以专业跟就业也是很有关联的。

漂洋过海只为心中的理想生活

一个人从中国到新西兰,又跨越了半个地球来到英国。她笑称自己是“倔强的金牛”,其实所谓的“倔强”,也只是因为不想对不喜欢的生活妥协而已。而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做能产生幸福感的事儿,我觉得Luying应该算是完全做到了。

你们喜欢么?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文章来源:不言理想国)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不言理想国”(ID:yousayutopia)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及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