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原理 诡异!肌肉,你为啥会萎缩?

知识点:有的人,会发现身上的肌肉块变小了,肢体的围度变细了,肌肉无论是紧张还是放松状态时都比原来松了,而且力量也会变小,同样的动作完成起来会觉得比原来吃力,甚至不能完成。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就表明肌肉萎缩。

前一阵子流行的冰桶挑战,让大家认识了一种疾病——渐冻人症。这其实是一种肌肉萎缩的症状。

什么是萎缩呢?它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肌肉萎缩便是肌肉体积缩小了。这里的肌肉主要是指横纹肌,人体运动系统的肌肉都属于横纹肌,由于绝大部分附着于骨,又称为骨骼肌。每块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

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长后,当拉力解除后就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肌肉内还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不断将冲动传向中枢,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体姿,以及保障运动时的协调。但有的人,会发现身上的肌肉块变小了,肢体的围度变细了,肌肉无论是紧张还是放松状态时都比原来松了,而且力量也会变小,同样的动作完成起来会觉得比原来吃力,甚至不能完成。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就表明肌肉萎缩。而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我们分为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源性肌萎缩四种。

神经源性肌萎缩,通俗地讲,就是由于神经系统出了问题或者受到损伤,造成受损部位之下的,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的肌肉萎缩。像如今大家都已听说的“渐冻人症”,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都退化和死亡并停止传送信息到肌肉,在不能运作的情况下,肌肉会逐渐衰弱、萎缩。还有著名运动员桑兰,跳马时发生的意外导致第6、7节颈椎错位挫伤,并伤到了脊髓,造成胸部以下高位截瘫,脖子以下的肌肉由于神经支配的缺失变得萎缩无力,日常行动只能借助轮椅。

肌源性肌萎缩是由于肌肉本身的病变造成的肌肉萎缩,比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典型的病例常在青春期就会出现严重残疾。

以上两种类型的肌肉萎缩,通常无法实现治愈,是相当痛苦的。另外两种,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源性肌萎缩,要常见一些,危害相对小一些,是能够通过康复训练彻底治愈的。

我们知道,机器长期不用就会生锈,废用性肌萎缩也是这个道理。肌肉要想维持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也就是力量的大小和体积,就需要经常给予运动刺激。在正常状态下,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就可维持肌肉的基础力量。但是在手术和伤病之后,必须有一定停止活动的保护,组织才能生长愈合。但是肌肉不运动肌力就会减弱,所以肌肉就会逐渐萎缩,这就是废用性肌萎缩了。直白地说,如果肌肉两三天没有练习,其力量就会下降,不能保持原来的状态。更不用说长期卧床的病人,下肢缺乏走路活动这些刺激,双腿的肌肉就会出现萎缩。另一方面,如果是关节损伤或者是做了手术,那么除了上面说的废用性肌萎缩,关节源性肌萎缩还会加快肌肉的萎缩速度,以及加重肌肉萎缩程度。

所以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康复功能练习,才能帮助维持和加强肌肉的力量、形态和功能,防止肌肉的过分萎缩,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同时避免在活动中再次受伤。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科学原理一点通官方网站

微信公众平台(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