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事件频发,网约车未来的前路将会怎样?

近日,温州乐清一女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一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一时之间,网约车成为众矢之的。而早在此前,空姐乘坐网约车被害及其他恶性事件、骚扰事件等也一次次地引发了舆论风暴。在每一次出现负面事件后,滴滴总是会诚恳道歉、积极处理、出台措施。

但“亡羊补牢”的做法却从未生效,负面事件依然不断发生。此次又一个花季少女被害,彻底宣告滴滴的无能!而滴滴又是怎么做的呢?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免去黄洁莉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总得找个“背锅”的、还再度道歉并赔偿……可惜,同样的套路用了多次之后就再也无法服众了。

对此,央媒梳理了滴滴的“七宗罪”。如,事前早有预警, 悲剧本可避免,滴滴却视而不见;滴滴客服反应迟缓,严重拖延救援时间;滴滴客服曾拒绝警方提出的调查要求,缺乏与警方有效沟通机制;滴滴整改期间偷偷开放顺风车社交功能,为事件埋下隐患;车牌伪造!滴滴平台审核存漏洞;一家独大或致滴滴缺乏自省和完善产品的动力等。央媒指出的滴滴“七宗罪”,就像七次重拳,全部击到了滴滴的软肋上。

不可否认的是,网约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大众的交通出行。但如果这种便利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那么不要也罢!而在恶性事件频发的当下,网约车的未来、前路事实上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监管势必会加强,导致网约车业务难以迅速展开;大众对网约车服务不再信任,让其月活、交易量、交易金额等出现大幅下滑;投资者持观望态度,让网约车融资困难……这些都将让网约车受到巨大冲击。

如果滴滴等网约车平台继续漠视生命,且不对产品、规则等进行全面的整改和升级,那么其将被大众摒弃。只有不断革新、视生命高于一切,才能真正让网约车焕新。只是已经习惯垄断带来的收益,滴滴等网约车平台还有动力去对自己“动手术刀”吗?(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