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每个月都会定期出现很多奇怪的症状。她们会变得易怒,莫明其妙地呵斥家人和朋友,还会忘记车钥匙放在哪里,上班开会时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她们会变得很爱吃巧克力,或是在孩子睡觉后还要偷偷吃点比萨。她们还可能会突然对自己的外貌变得不满,觉得自己有些浮肿,头发油腻而没有生气。
这些症状能立刻被归类为经前综合症或PMS。但什么是PMS?有些人将其解释为“每个月的那几天”——女性为自己食用大量巧克力和乱发脾气所找的借口。
但医生认为PMS是一种疾病,会造成真正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对很多女性来说,这些扰人的症状足以影响她们的生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医生怎样诊断PMS、它的潜在病因以及患病女性可以怎样缓解症状。
感谢Craig C. Freudenrich博士为撰写本文提供的帮助。
什么是PMS?
经前综合症(Premenstrual Syndrome,即 PMS)指一系列激素变化,它会导致女性出现很多生理和情绪症状。其中包括:生气、易怒、腹部绞痛、乳房胀痛和贪食。PMS通常在月经(女性每月一次的流血现象)前7到14天开始,月经一来就结束。PMS只会在女性的生育年龄期出现,绝经后就停止。
高达40%的行经女性都会出现PMS症状[参考]。其中大多数认为PMS只是令人烦恼,但也有约5%的女性因为这些扰人的症状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PMS会引起150多种不同的症状,因此往往难以诊断。尽管还没有真正针对PMS的检测方法,但医生会通过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来进行诊断。如果患者症状与她的月经周期吻合,并且经过检测排除了其他疾病,通常就可以确定是PMS。坚持每月记录症状有助于确诊。
诊断为PMS前需先排除的一些疾病:
贫血
进食失调
糖尿病
酒精滥用
甲状腺功能减退
痛经
人格障碍
慢性疲劳综合症
子宫内膜异位
自身免疫性疾病
PMS的症状有哪些?
与PMS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有150多种,但每种症状的轻重程度各有不同,不同患者及不同周期之间也可能不同。
PMS的一般症状包括:
1.心理症状:
情绪变化(例如:无端哭泣、抑郁、焦虑、生气、悲伤或易怒)
精神状态改变(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减退)
性欲改变(性欲增加或减退)
2.生理症状:
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
疲劳
睡眠障碍
头痛
体液潴留/肿胀
痤疮
乳房胀痛
关节或肌肉疼痛
痉挛
贪食(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巧克力和其他糖果)
体重增加
PMDD
每个月伴随PMS出现的易怒、肿胀和贪食都会给很多女性带来严重不适。约3%到5%的行经女性的PMS症状会更严重,称为经前忧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即PMDD)。专家常常就区分PMS和PMDD的有效性展开争论,目前也只有少数病例被诊断为PMDD。
要诊断为PMDD,女性必须在排卵期和月经期之间出现至少五种PMS症状,其中至少包括一种下列症状:
明显的情绪低落
明显的焦虑或紧张
突然悲伤或流泪
一直生气或易怒
3.其他症状包括:
对各种活动缺乏兴趣
精力不足
食欲改变
失眠或疲劳
头痛
关节或肌肉疼痛
肿胀
体重增加
乳房胀痛
有些医生会推荐抗抑郁药百忧解的变体——Sarafem来治疗PMDD的一些情绪症状。
PMS的病因
月经周期与激素
对于女性患PMS以及有些女性症状比别人严重的原因,科学家还不知道确切答案。但他们相信,PMS是激素变化、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产物。
激素是研究得最多的PMS病因之一。PMS出现在女性月经周期快结束时,即行经前7到14天内。在这个长约28天的周期内,有一枚卵子成熟并从卵巢释放出来,等待受精。雌激素和黄体酮两种激素在月经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进入月经周期后五天左右,卵巢释放雌激素。雌激素使子宫增厚,以便在受精后为胚胎提供营养。进入月经周期后14天左右,卵子排出——此过程称为排卵。排卵后,月经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黄体期)开始,这时就可能出现PMS症状。在此期间,卵巢会分泌更多雌激素,并开始分泌黄体酮,让子宫为受孕做好准备。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则雌激素和黄体酮的分泌量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引起月经。一旦开始行经,PMS症状就会在一两天内消失。
研究者认为,雌激素和黄体酮会与某些脑内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情绪并导致其他PMS症状的出现。在下一节,我们将介绍研究者认为与PMS有关的一些特定的神经递质。
激素与神经递质
遗传因素
为何有些女性比别人更容易出现PMS?有些研究者认为这和遗传有关。尽管尚无证据证明这种遗传关系,但母亲和姐妹患有PMS的女性确实更容易发病。
研究者认为,下列神经递质会在月经周期内受到雌激素和/或黄体酮的影响,从而引发PMS症状:
5-羟色胺可调节情绪和睡眠状况,并产生幸福感。黄体期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与5-羟色胺减少有关。而5-羟色胺水平下降又与抑郁、易怒、生气和贪食有关,这些都是PMS的症状。
γ-氨基丁酸(GABA)与焦虑和抑郁有关。黄体酮会增加γ-氨基丁酸的活性。
内啡肽可增加愉悦感,并降低疼痛强度。雌激素和黄体酮都会影响内啡肽水平。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与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雌激素会影响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而后者会影响血压、心率和情绪。
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增减是否会引起PMS症状还存在争议。而研究结果也一直存在矛盾。有些研究者认为,PMS症状的关键在于月经周期内雌激素和黄体酮之间的平衡。
其他激素和症状
盐皮质激素可调节体液平衡,诱发随PMS出现的肿胀。
催乳激素可刺激乳房发育和妊娠期间的乳汁分泌,导致伴随PMS出现的乳房胀痛。
皮质醇与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皮质醇过多会导致焦虑和失眠,不足则会导致抑郁和嗜睡。一项研究发现,因PMS而抑郁的女性,与PMS症状较少或没有PMS症状的女性相比,其体内的皮质醇水平是不平衡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因PMS而抑郁的女性,其夜间的皮质醇水平比没有PMS症状的女性要低。
PMS的治疗
营养因素
有些研究者认为,缺钙/缺镁(会影响神经细胞传导)或血糖低(低血糖)都会引发PMS症状,但这些因素尚未得到临床验证。
轻微的PMS症状只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能减轻,也就是调整饮食、锻炼和减压。
饮食
饮食对PMS的影响方式尚不明了。但有研究证实,行经前多吃复杂碳水化合物可提高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水平,而5-羟色胺不足与PMS引起的抑郁有关。在PMS期间吃复杂碳水化合物(粗粮和蔬菜中含有)很有好处,而简单碳水化合物(甜点和白面包中含有)则会加重水分潴留、易怒和其他PMS症状。
专家还建议行经女性服用维生素,特别是每日摄入含有叶酸(怀孕后胎儿发育必需的成分)和维生素D钙补充剂(帮助强化骨骼并缓解PMS症状)的复合维生素。有些研究者认为维生素B6可以缓解症状,特别是抑郁,但其有效性尚未通过临床验证。但维生素B6剂量过高(每天500至2000毫克)会导致神经损伤。
有时营养学家会建议患PMS的女性每天少食多餐,而不要吃三顿大餐。有人认为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加剧PMS症状。
专家表示,应该禁食某些食物:
咖啡因——会加剧易怒、神经过敏和失眠症状
酒精——具有抑制剂的效果
盐——会加重水分潴留和肿胀
女性还应避免尼古丁,因为尼古丁不仅对健康有害,还会像咖啡因那样造成PMS症状。
200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富含维生素D和钙质的女性患PMS的几率低于不食用这些营养成分的女性。为证实这一点,参与研究的女性每天至少服用了1200毫克钙质和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对于维生素D和钙质可预防PMS症状的原因,研究者还不确定,但认为这与月经周期内钙质对雌激素的影响有关。
锻炼、减压和药物
锻炼
锻炼时,名为β-内啡肽的化学物质水平会升高。这些化学物质可积极改善情绪和行为。据专家称,每周至少锻炼三次可降低PMS期间的易怒和抑郁程度,并缓解压力。
减压
尽管压力不会导致PMS,但会加剧其症状。冥想和瑜伽等放松技巧通常能有效缓解压力。
药物
如果调整饮食、锻炼和减压还不足以缓解症状,可能就需要药物治疗。含有退热净(泰诺林)和布洛芬(Motrin)的非处方药可缓解痉挛和其他轻微的疼痛。有些药物明确标示了适用于出现PMS症状的女性。这些药物——包括Midol和Pamprin——通常都含有阿司匹林或退热净,可以镇痛并利尿。利尿剂可防止水分潴留,从而缓解肿胀。对于患有PMDD的女性,舍曲林(左洛复)和氟西汀(百忧解、Sarafem)等抗抑郁药物可缓解抑郁。在症状严重时,可使用避孕药彻底停止排卵。
(作者: Stephanie Wat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