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性能不佳?别着急判断“元凶”

▲超洁净冰柱(左)与融化后形成的液滴(右)。

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真正完全洁净的表面。仅仅与普通空气接触,就足以让材料“蒙上”薄薄的分子层。这种“分子污垢”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性质,但对其本身的研究却很难。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分子污垢”可能是水分子。据《科学》杂志8月24日刊登的论文报道,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TU Wien)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在真空中制造超纯冰,然后将融化后的水滴应用于二氧化钛表面研究。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发现,改变二氧化钛表面性能的“污垢”是由两种酸(乙酸和甲酸)构成的单分子层。这一结果非常令人吃惊——空气中只有微量的甲酸和乙酸存在。

二氧化钛是一种储量丰富的矿物,在自清洁表面技术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例如,在镜子表面添加二氧化钛薄层,可防止其在潮湿的空气中雾化。有科学家曾利用显微镜观察到,二氧化钛表面与水接触时,会附着上一种未知分子。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新型水冰或苏打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结合而成)。然而,TU Wien研究人员的发现证实,这种未知分子是甲酸和乙酸。乌尔里克?戴博德(Ulrike Diebold)说:“为了排除杂质干扰,实验必须在真空中进行。我们必须制造出一种未与空气接触过的最洁净水滴,然后将其滴到经严格的原子级净化处理的二氧化钛表面进行观测。但这个任务很艰巨,因为水在真空中的蒸发速度实在太快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款名为“冰手指”的装置。超纯水在冰手指的“指尖”结冰,形成超纯冰柱,当冰柱融化,超纯水滴就可以滴落到下方的二氧化钛表面。

随后,科学家通过高能显微镜观察了二氧化钛表面。他们发现,滴在二氧化钛表面的不论是超纯水还是苏打水,均未发现“分子污垢”。因此,这种未知分子肯定不是来自水或二氧化碳。只有当二氧化钛样品接触空气时,分子污垢才会“现身”。研究人员进行化学分析后确定,分子污垢是甲酸和乙酸。戴博德总结说:“超纯水实验告诉我们,在进行这类实验时必须非常谨慎。即使是空气中微不足道的物质,也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编译:雷鑫宇 审稿:三水

责编:南熙